最近忙得很,一直在搞这个绵阳市零碳工厂申报的事情。一开始真是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从哪儿下手。2025年就要到,时间紧迫!
我先是到处搜资料,把能找到的关于零碳工厂的文件都翻个遍。什么《零碳工厂评价规范》、《绵阳市零碳工厂申报指南》,还有一堆相关的政策文件,看得我头都大。不过这一步是必须的,至少得知道人家要咱才能对症下药嘛
看完那些文件,我大概知道第一步要干啥——摸清自家底细。说白,就是得搞清楚自家工厂现在排多少碳,哪些地方排的最多,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这事儿可不简单,得找专业的碳排放核算工具和方法来帮忙。
我联系几家做碳排放核算的公司,对比他们的方案和报价,选一家口碑比较好的。他们派几个工程师来我们工厂,实地考察一番,收集一堆数据,然后回去吭哧吭哧算好几天,终于给我出一份详细的碳排放报告。
看着那份报告,我心里大概有数。我们工厂的碳排放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电力消耗,二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化学反应,三是原材料的运输。其中,电力消耗占大头。
知道问题所在,接下来就是制定减排方案。这事儿也不是拍脑袋就能决定的,得根据实际情况,一步一步来。
我们工厂决定从电力消耗下手。我们联系一家光伏发电公司,打算在厂房屋顶上安装太阳能光伏板。这样一来,白天就可以用上清洁的太阳能电力,减少对传统电力的依赖。
然后,我们对生产工艺进行一些改进。以前的一些化学反应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现在我们改用一种新的催化剂,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个过程也花不少钱,但为实现零碳目标,这些投入是值得的。
我们还跟几家供应商商量,尽量选择本地的原材料,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虽然这样做成本可能会稍微高一点,但从长远来看,这是有利于环保的。
方案制定好,接下来就是准备申报材料。这可真是个细致活儿,需要准备的东西太多:
我把这些材料整理好几遍,生怕漏掉什么。然后,按照申报指南的要求,把这些材料提交给经济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
提交完材料,剩下的就是等待审核。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需要耐心等待。我们也不能闲着,还得继续推进减排工作,不断改进,争取早日实现零碳目标。
整个过程下来,真是费不少劲。不过看着自家工厂一步步向零碳目标迈进,心里还是挺有成就感的。希望我的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都能为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