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最近我忙活的一个事儿——河南零碳工厂申报。这玩意儿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就是那咱工厂生产的时候,尽量不产生或者少产生二氧化碳,对环境我,作为一个喜欢捣鼓这些新鲜事物的人,自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于是就动手开始准备申报材料。
我是两眼一抹黑,不知道从哪儿下手。于是我就去网上搜资料,看到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的一个通知,说是要遴选第一批“零碳”工厂,这可把我激动坏。然后我就顺藤摸瓜,找到一个叫T/HNEE 005—2024《零碳工厂评价规范》的团体标准,说是申报的工厂要参照这个标准来。
我打开这个标准一看,里边的条款还真不少。不过这些标准写得有点绕,我这种粗人看起来有点费劲。我琢磨着,这事儿不能急,得慢慢来,于是就开始一条条地啃这些条款。
我先看看那些必须具备的条件,说是近三年不能发生安全、质量、环境污染等事故。咱这小厂,虽然规模不大,但安全生产一直是咱的头等大事,这点我还是有信心的。接着就是依法设立,这个更不用说,咱可是正规企业,各种手续齐全得很。
这一步听起来挺玄乎,就是算算咱们工厂一年下来产生多少二氧化碳。标准里说得按照二氧化碳当量(CO2E)计算,咱也不太懂这些专业的计算方法,好在现在有专门的机构可以帮忙做这个,我就找一家,让他们给咱算算。
这一步可是个大工程。我开始琢磨着怎么能让咱工厂少排放点二氧化碳。想到的是那些老旧设备,这些家伙耗能大,效率还低,我决定先把这些设备都给换成节能的。然后就是生产流程,看看哪里还能再优化一下,减少点浪费。
这一步说的是,在尽可能自主减排的基础上,剩余的排放量咋办?标准里提到两种办法:一个是用核算边界外的减排项目清除,另一个是用相应数量的碳信用抵消。说白,就是如果咱自己减不那么多,可以出钱买别人的减排量,或者买碳信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咱工厂的碳排放量还真降下来不少。我把这些数据和改进措施都整理成材料,提交上去。我就等着的评审结果。虽然结果还不知道,但整个过程下来,我感觉咱工厂的生产效率提高,环境也变好,这申报还真没白忙活!
好,这就是我申报河南零碳工厂的经历,说得有点啰嗦,大家凑合着看。希望我的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咱的环境能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