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问我,说想在雅安搞个省级绿色工厂的牌子,问我要投入些这事儿到底靠谱不靠谱。正好我前段时间帮着一个厂子弄过这个事,今天就跟大家唠唠嗑,分享下我自己的实践过程和记录。
咱得先明白,为啥要搞这个“绿色工厂”?说白了,现在上面重视环保,搞节能减排是大方向。拿个省级的牌子,一方面脸上好看,对外宣传也是个亮点;另一方面,有时候地方上确实会有一些政策倾斜,比如报项目给点加分,或者有点小奖励啥的。雅安这边我了解到的,确实对拿到这种称号的企业在报项目资金的时候,可能有那么点儿上浮激励。
这可不是填个表那么简单,得实打实地干活,投入真不少。
这个问题,得两说。
从“投入产出比”来看,短期内可能觉得不太“划算”。 你投入了钱、投入了人、投入了时间,还不一定百分百能评上。就算评上了,那个奖励或者补贴,跟你的投入比起来,可能就是毛毛雨。指望靠这个直接发大财,那是不现实的。
但是,从长远来看,我觉得还是有价值的。
第一,这是逼着你自己进步。 为了达到绿色工厂的标准,你做的那些改造,比如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长期运行下来,是能帮你降低成本的。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第二,提升形象和竞争力。 现在客户,特别是大客户,越来越看重供应商的环保表现和社会责任。有个“省级绿色工厂”的牌子,肯定比没有强,是个加分项。
第三,顺应政策大方向。 环保要求只会越来越严,你早点达到高标准,就能更从容地应对未来的政策变化。不然等哪天强制要求来了,你再临时抱佛脚,成本可能更高,甚至可能被淘汰。
第四,政策红利预期。 虽然眼前的直接补贴可能不多,但这个称号可能让你在后续申请其他项目、资金、荣誉时,更容易获得支持。就像我前面提到的,报项目给点上浮激励,积少成多嘛
要我说,如果你真心想把企业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做,基础条件也还行,愿意投入资源去提升,那申报这个省级绿色工厂,是靠谱的,值得去争取。但如果你只是想投机取巧,弄个牌子装点门面,不愿意实际投入去改造提升,那多半是白费劲,也经不起查。我们当时帮的那家,也是下了决心要搞好环保节能,所以整个过程虽然累,但拿到牌子,大家都觉得值了。
总之一句话,这事儿,得看你的决心和投入。天上不会掉馅饼,想戴“绿色”的帽子,就得干“绿色”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