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事儿闹的,说是要搞个啥子“零碳工厂”,还偏偏落到我们荣昌区。我一听这名字就头大,啥叫“零碳”?是不是以后厂里都不能冒烟?那还咋生产?不过既然上头有要求,咱也得琢磨琢磨不是?所以我就开始四处打听,到处踅摸。
我是两眼一抹黑,啥也不懂。就到处问,到处查资料。还真让我找到一些东西,说是要搞啥子“能源转型”,就是不用煤、不用油,改用太阳能、风能这些。听起来是挺高大上的,可这玩意儿咱也没见过,不知道靠不靠谱。
我还看到一个叫《零碳工厂创建与评价通则》的东西,说是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发布的,里面规定零碳工厂咋评,有啥要求。我一看,这下有谱,好歹有个标准可以参考。
第一步,当然是先摸清自家底细。咱厂里现在用电大户是哪些?哪些地方能省点电?哪些设备太老旧,得换新的?这些都得摸清楚,才能对症下药。
第二步,就是琢磨咋用上“绿色能源”。我在网上看到山东有个“洛克美森(济南)零碳智慧工厂”,说是每年能发好多绿电,还能减少好多碳排放。这让我有点心动,想着能不能也学学人家。
不过这太阳能板、风力发电机,往哪儿装?厂房屋顶够不够结实?这都是问题。我还得找人来评估一下,看看咋弄最划算。
第三步,就是改造生产流程。听说这“零碳工厂”不光要用清洁能源,还得优化生产流程,减少浪费。这可就更复杂。我得把厂里的技术员、工程师都叫过来,一起开会讨论,看看哪些环节可以改进,哪些工艺可以优化。
经过一番折腾,咱厂里也算是有点“零碳”的样子。我们把一些老旧设备换成节能型的,还在厂房屋顶上装几块太阳能板。虽然发的电不多,但也算是迈出第一步。
不过我也知道,这离真正的“零碳工厂”还差得远。这玩意儿投入可不小,光靠我们自己肯定不行。我还听说政府有补贴,可以申请。下一步,我就打算去解一下,看看能不能拿到点补贴,减轻点负担。还有那个ESG等级,说是搞好也能提升,这我也得研究研究。
这“零碳工厂”虽然听起来高大上,但做起来真不容易。不过为环保,为可持续发展,咱也得硬着头皮上。希望以后能把咱厂真正打造成一个“零碳工厂”,也算是为子孙后代做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