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跟大家伙儿聊聊,我是咋帮咱赤峰的一家企业申报绿色工厂,还一路绿灯拿到手的。这事儿,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关键得摸清门道,把每一步都走踏实。
我可不敢瞎忙活。先得把这家企业的情况摸个底儿掉。我直接杀到他们厂子里,跟负责人面对面唠。这一唠,才知道,人家这厂子,虽然设备啥的都挺新,但有些地方还真没往“绿色”这方面靠。
我就跟他们说,咱得先对照着那个《绿色工厂评价要求》,一项一项地看,看看哪些地方做得还行,哪些地方还得下功夫。这就像考试前先摸底,心里有数才能考出好成绩不是?
摸底完,问题也就出来。我发现,这家企业在能源利用这块儿,还有挺大提升空间。他们用的设备虽然不旧,但能耗方面没咋优化,白白浪费不少电。
我就给他们出主意,说咱得把那些老旧的、耗电大的设备换一换,换成那种节能的。我还帮他们联系几家做节能改造的公司,让他们给厂子做个全面的评估,看看咋整能更省电。
改造的事儿搞得差不多,就得准备申报材料。这材料可不能马虎,得按照人家要求的格式,一项一项地整理我记得当时,我可是熬好几个晚上,帮他们把材料都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跟他们强调,这材料,就像是咱们的“脸面”,得让人家一看就知道咱这厂子是真“绿”,不是吹出来的。
材料交上去,就等着专家来评审。评审那天,我比他们厂长还紧张。不过好在咱们准备充分,专家问咱们都能答上来,而且还有理有据。
我记得当时有个专家问个挺刁钻的问题,好在咱们之前都预料到,提前做准备,所以回答得特别漂亮,专家听都直点头。
经过层层筛选,咱这厂子终于上公示名单。看到结果的那一刻,我心里那块石头才算落地。咱这几个月的辛苦,总算没白费!
现在回想起来,这申报绿色工厂,就像是给企业做一次全面的“体检”。通过这回“体检”,企业不仅拿到“绿色工厂”的称号,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地提升自己的环保水平,这才是最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