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今天来聊聊咱聊城这旮旯怎么搞零碳工厂,还特么是国家级的!听着就带劲,是不是?这事儿我琢磨好一阵子,也跑不少腿,今儿就跟大伙儿好好唠唠。
就是觉得这“零碳”俩字儿时髦,到处都在提。咱也是有追求的人,就想看看能不能把厂子也弄成零碳的,说出去多有面子!后来一深入解,这不光是面子问题,还能省钱,国家还有补贴,这更得好好研究研究。
一开始两眼一抹黑,啥也不懂。咋办?查资料呗!我把网上能找到的关于“零碳工厂”的东西都翻个遍,国家发布的、地方发布的、还有各种专家的解读,看得我头昏脑涨。
这里头有几个关键点,我得拎出来说说:
光看资料不行,还得实践!我开始跑咱聊城的一些工厂,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还真别说,有些厂子已经在这方面动起来,有的上光伏发电,有的改进生产流程,还有的在琢磨着用氢能。
光看还不行,我还得找专家请教!我联系几个大学里的教授,还有一些专门做节能环保咨询的公司,跟他们聊聊,问问他们咱这厂子要怎么搞才能达到国家级的标准。
解这么多,我开始盘算自家厂子的事儿。先算算咱排放多少二氧化碳,这可不是个轻松活儿,得把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 হিসাব清楚,从原料到产品,从用电到烧锅炉,一个都不能漏。
算清楚之后,就得想办法减排。我跟厂里的技术员们开好几次会,大家一起琢磨,看看哪些环节可以改进,哪些设备可以换成更节能的,哪些能源可以用更清洁的。
我们还考虑在厂区里种树,搞绿化,这也能吸收一部分二氧化碳。虽然这只是杯水车薪,但也是咱的一份心意嘛
সবকিছু准备好,就得准备申报材料。这又是一个大工程!各种表格、各种报告、各种证明,看得我眼花缭乱。我找一个专门做申报咨询的朋友,让他帮我把把关,看看材料有没有问题。
这申报过程,真是九九八十一难!
我现在心里也没底。毕竟这是国家级的零碳工厂,标准肯定很高。但我相信,只要咱努力去做,总会有希望的。就算这回不行,咱再接再厉,总有一天能把这事儿给办成!
兄弟们,这就是我这段时间折腾“零碳工厂”的事儿。虽然过程挺折腾,但我觉得这事儿有意义,值得去做。等有新进展,我再来跟大伙儿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