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我就琢磨着,咱厂子也得跟上时代的步伐,搞个“绿色工厂”的称号,听着就高大上。2025年的申报流程出来,我赶紧研究一番,今天就跟大家伙儿分享一下我的实践过程。
两眼一抹黑,啥也不懂。我就到处打听,后来在网上找到些资料,说要先对照那个什么“绿色工厂评价指标体系”来个自我评估。说白,就是看看咱厂子在硬件、管理、能源、产品、排放这些方面,能不能达到人家的标准。
我把厂里的几个骨干叫到一块儿,开个会。大家伙儿分头行动,把厂子里里外外都查个遍。基础设施、管理体系、用的水电煤气、生产的产品、排放的废水废气……一项一项地对,一项一项地查,还真发现不少问题。
自己评估完,心里还是没底。文件上说,得找个第三方评价机构来个现场评价。这事儿咱不专业,得找专业的人来干。我就托关系,找一家靠谱的机构,跟人家签合同,约好时间,就等着人家上门。
人家来之后,那叫一个专业!拿着各种仪器设备,在厂子里转好几天,问这问那,查这查那,给咱出一份详细的评估报告。别说,还真发现不少咱自己没注意到的问题。
评估报告出来,咱就照着报告,一项一项地改。改完之后,就开始准备申报材料。这材料可不少,什么申请表、自评价报告、第三方评价报告……一样都不能少。我专门安排一个人,负责整理这些材料,生怕漏哪一项。
材料准备就得按流程上报。先报到咱涪陵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他们审核之后,再报到市里,市里再报到省里,由省里报到工信部。这流程,那叫一个长!不过咱也没办法,只能一步一步来。
报上去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工信部那边会组织专家评审,有时候还会来个现场抽查。咱这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不知道能不能评上。
咱还在等结果。不过经过这一番折腾,咱厂子也确实改进不少,就算没评上,咱也值!
说一句,这绿色工厂申报,可不是个轻松活儿,得下功夫,花力气。不过为咱厂子的长远发展,为子孙后代的绿水青山,咱再苦再累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