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伙儿唠唠,2025年这双鸭山市的零碳工厂市级申报,咱是怎么一步步搞下来的。一开始我也两眼一抹黑,啥也不懂,硬着头皮上!
第一步,摸底排查,心里有数。
咱不能盲人摸象不是?我先把自己厂子仔仔细细“扫描”一遍。主要就是看看咱这厂子,平时都从哪儿冒的“黑烟”(温室气体排放)。这事儿,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咱自己厂里人,对生产流程门儿清,但具体怎么算这碳排放量,还真有点抓瞎。
后来我找个专门做这方面咨询的,人家到底是专业的,拿着仪器设备,里里外外一通测,还真给咱算出个明明白白。有这份详细的“体检报告”,咱这心里也算有底。
第二步,学习政策,找准方向。
光知道自己家的情况还不行,还得知道政府想要啥样的。于是我开始翻各种文件,找各种资料,什么《双鸭山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双鸭山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反正跟“绿色”、“低碳”、“零碳”沾边的,我都看个遍。
这一看,还真看出门道来。原来这零碳工厂,不是说一点碳都不排,而是说,在一定时间内,咱生产过程中排出去的碳,能通过各种办法给它“吸收”回来,或者“抵消”掉。而且这市级申报,还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比如碳排放量要达到多少,能源消耗要控制在什么范围,还得用上一些先进的技术等等。
第三步,制定方案,对症下药。
知道自己啥情况,也知道政府要啥,接下来就是“对症下药”。我召集厂里的技术骨干,开个“诸葛亮会”,大家伙儿一起出主意,想办法。
大家伙儿集思广益,制定一份详细的减排方案,还列出时间表和责任人,保证每一步都落到实处。
第四步,边干边学,持续改进。
方案定好,咱就开始甩开膀子干。这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技术难题,或者发现一些之前没考虑到的问题。
这时候,咱就得发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一方面,我们积极向专家请教,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最新的技术和理念;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第五步,准备材料,规范申报。
等到咱觉得厂子改造得差不多,各项指标也基本达标,就可以开始准备申报材料。这可是个细致活儿,马虎不得。
我专门找一个熟悉申报流程的,帮咱把关。按照市工信局的要求,咱一项一项地准备材料,什么企业基本情况、生产工艺流程、碳排放核算报告、减排措施及成效、未来规划等等,一样都不能少。
这些材料,可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得有理有据,有数据支撑。咱还特意请第三方机构,对咱的碳排放数据进行核查,出具专业的报告。
材料准备齐全,咱就按照流程,把申请提交给市工信局。就是等待。这心里还是有点忐忑的,毕竟咱也是第一次申报,不知道能不能顺利通过。
不过我相信,只要咱是真心实意地在做这件事,只要咱的努力和成果是实实在在的,就一定能得到认可的。
咱这申报还真就通过!拿到证书的那一刻,心里那叫一个激动!这不仅是对咱厂子过去一段时间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咱未来发展的鞭策。咱还得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实现真正的“零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