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琢磨我们厂子申报通辽市这个零碳工厂的事儿,刚好有点实践心得,跟大家唠唠嗑,分享下我这边跑下来的大概流程,主要是针对打算弄2025年这个批次的。
我也是两眼一抹黑。听说有这么个事儿,说是以后趋势,对企业也还能有点政策支持啥的。但具体咋弄,问谁,心里一点谱都没有。咱这人就这样,认准就得去试试。
第一步,我就先自己瞎琢磨加上到处打听。 先是在网上扒拉相关信息,但官方文件有时候写得太“官方”,看得我云里雾里的。后来我就想,这事儿肯定得找对口部门。我就试着联系市里管工业和环保的那几个部门,打好几个电话,也跑两趟,总算摸到点门路,知道大概是哪个科室在牵头或者说能给指个方向。
他们就告诉我,你得先对厂子自个儿的“家底”有个数。啥意思?就是你得知道自己厂一年下来,用多少电,烧多少煤(要是还在用的话),生产过程中产生多少废气废水,反正就是跟碳排放沾边的东西,都得大概算一算。这一步,对我们这种老厂子来说,挺费劲。数据东一块西一块的,有些老记录都找不着。
当时我们合计着,要不算,太麻烦。但后来一想,这早晚都得弄,环保要求越来越严。咬咬牙,要么自己组织人专门弄,要么就得找外援。我们是找个第三方机构,让他们来帮我们做这个碳排放的核算评估。人家专业,工具也齐,效率高不少,虽然也花一笔钱,但总比自己瞎摸索强。
等那个评估报告出来,看着上面一堆数据,才知道我们厂在哪些环节是排碳大户。拿着这个报告,心里大概就有谱。就是制定减排计划。 这也不是拍脑袋就行的,得根据评估结果来。
定好计划,那就撸起袖子干呗。 那段时间,厂里是真忙活,又是设备改造,又是流程优化的。我这个负责人,天天不是盯现场,就是协调各部门。关键是,干得有记录。 买什么节能设备,发票留改造什么工艺,数据对比做上光伏,发电量得记着。这些以后都是申报材料里的硬核证据。
还得弄一套监测系统。不能说改完就完事,得长期盯着效果。比如用电量是不是真降,排放是不是真少。相关的计量表具得装定期抄数,形成报表。这不光是为申报,也是为自己心里有数,知道钱花哪儿,效果怎么样。
等这些减排措施都落实得差不多,数据也连续监测一段时间,能证明确实有效果,就可以开始准备正式的申报材料。这个材料通常就比较复杂,除前面说的那些评估报告、减排计划、实施记录、监测数据外,还得按照官方的要求,填写各种申请表格,准备企业的基本资料等等。
把所有材料整理装订成册,然后就提交给对应的部门。 我们现在就差不多走到这一步,材料刚交上去。后面估计还得有专家评审、现场核查这些环节,具体时间安排就得等通知。
申报这个通辽市的零碳工厂,不是个轻松活儿。前期摸底评估很关键,中期改造实施得扎实,后期数据监测和材料准备要细致。 过程挺折腾人的,但想想以后对厂子发展的好处,还有为环保出份力,感觉也值。打算弄的朋友们,我的建议是尽早开始准备,特别是前期的自我评估和规划,别等到手忙脚乱。
这就是我这边跑下来的大致过程,希望能给同样在通辽,或者想解这方面情况的朋友一点参考。都是自己一步步摸索过来的,说得比较糙,大家多担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