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帮着咱们巴彦淖尔的一个厂子搞零碳工厂的省级申报,忙活好一阵子,今天总算有点眉目,跟大家伙儿唠唠嗑,说说这其中的门道。
起初:一头雾水,摸不着北
刚接到这个活儿的时候,心里有点打鼓。零碳工厂,这概念听着挺唬人,但具体要怎么操作,完全没概念。啥是省级申报?要准备哪些材料?流程是啥样的?脑子里全是问号。当时就感觉像个没头苍蝇,到处乱撞。
第一步:恶补知识,啃文件
没办法,硬着头皮也得上。先是疯狂在网上搜资料,各种政策文件、行业标准、案例分析,一股脑地塞进脑子里。什么范围一、范围二、范围三排放,什么碳足迹、碳中和,各种名词概念看得我眼花缭乱。然后就是找相关的标准和政策文件,逐字逐句地啃,恨不得把每个字都嚼烂,搞清楚到底要达到什么要求,才能算是“零碳工厂”。
第二步:实地调研,摸清家底
光看文件肯定不行,还得去工厂实地看看。去之后,才知道这活儿真不好干。工厂的生产流程复杂,设备型号五花八门,能源消耗情况更是千头万绪。我拿着本子,一个车间一个车间地跑,一台设备一台设备地问,恨不得把工厂的每一个角落都摸透。主要是要搞清楚他们能源都怎么用的,用多少,排放多少,有没有节能减排的空间。
第三步:数据收集,建立模型
调研完,就开始收集各种数据。这绝对是个苦力活,各种报表、记录、台账,堆得跟小山似的。然后就是整理、分析,建立碳排放模型。这部分工作量巨大,而且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幸好我之前学过一些相关的东西,不然真得抓瞎。而且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一点马虎都不能有,不然申报肯定过不。
第四步:制定方案,各个击破
数据分析完,问题也就暴露出来。哪些环节排放高?哪些设备能耗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和工厂的技术人员一起,制定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方案。比如,优化生产工艺,更换高效节能设备,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等等。然后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确保每个方案都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五步:准备材料,申报冲刺
方案落实得差不多,就开始准备申报材料。这部分工作也很繁琐,各种报告、证明、图纸,要准备一大堆。而且格式要求严格,内容要详实,一点都不能出错。那段时间,我天天加班到深夜,眼睛都熬红。好不容易把材料准备齐全,提交上去,心里总算松一口气。
申报含金量高不高?
至于巴彦淖尔市零碳工厂省级申报含金量高不高?我觉得挺高的。你想,现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绿色发展,能拿到这个认证,说明工厂在环保方面做得不错,对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都有好处。而且政府对零碳工厂也有一定的政策支持,比如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等。我觉得这个申报还是很有价值的。
一点心得,分享给大家
好,今天就跟大家伙儿聊到这儿。希望我的经验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们也有关于零碳工厂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