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今天正好有空,我就跟大家唠唠我们厂子搞那个亳州市零碳工厂申报的事儿。这玩意儿,当初我也是一头雾水,一步步摸索过来的,正好把过程给你们捋捋。
是听说市里有这么个政策,鼓励企业搞节能减排,弄什么“零碳工厂”。我们老板开会就提这事儿,说现在都讲究环保,搞这个对咱们厂形象有好处。你想想,挂个“零碳工厂”的牌子,听着就高大上,客户来看着也放心,觉得咱们企业有责任感,不是那种傻大黑粗、只顾生产不管环境的。
后来我们自己内部也讨论下,觉得这事儿不光是面子工程,可能还有点实际好处:
琢磨来琢磨去,觉得这事儿可以干,就决定试试看。
第一步:摸清要求。 这肯定是最先要干的。我当时就去找市里相关部门的文件,还有网上搜罗各种信息,看看到底啥样的厂子才能叫“零碳工厂”,申报需要哪些材料,有什么硬性标准。比如,不能用国家淘汰的那些老旧耗能设备,像老掉牙的电机、变压器啥的肯定不行。还得有明确的减碳目标和计划,不能光说不练。
第二步:内部评估和准备。 对照着要求,我们就开始盘点自家厂子的情况。能源用多少?主要是电还是别的?生产流程里哪些环节碳排放大?有没有用啥可再生能源(当时我们这块基本是空白)?有没有做过节能改造?这一通摸底下来,发现不少问题,也明确努力方向。
第三步:制定方案和改进。 光知道问题不行,得解决。我们就成立个小专班,专门负责这事儿。请些专家(就是找咨询公司问问)给点建议,制定一个简单的减碳方案。比如,把一些能耗高的老旧照明灯换成LED的,优化几个生产环节的能源使用,还装些监控设备,能实时看到能源消耗情况。虽然没搞啥大动作,比如上光伏啥的(那个投入太大,暂时没考虑),但确实做一些实实在在的改进。
第四步:收集整理材料。 这步挺繁琐的。要把你做的所有努力都变成书面材料。包括:
第五步:提交申报和等待。 把所有材料整理按要求装订成册,然后就提交给对应的部门。接下来就是等消息,中间可能还会有人来现场看看,核实一下情况。
要我说,“容易”这两个字得分怎么看。绝对不是躺着就能过的。
你得真干。 不是说随便改改应付一下就行,得拿出实际行动和数据。你做哪些改造?节能效果怎么样?碳排放降多少?这些都得有凭有据。如果你厂子底子本来就很注重节能环保,那可能相对轻松点。但如果之前比较粗放,那要下的功夫就得多。
材料要规范。 文件、报告、数据都得按要求来,不能缺斤少两,格式也得对。这块需要细心,有时候细节就能决定成败。
再者,看评审标准。 虽然叫“零碳”,但现阶段可能更看重的是你有没有明确的零碳目标、有没有持续改进的行动和潜力。一下子完全做到零碳是很难的,但你得 dimostrare(证明)你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并且取得阶段性成果。
只要你认真对待,确实投入资源去改进,把材料准备充分,过的机会还是挺大的。 它不像有些技术门槛特别高的认证,更看重的是你的态度、行动和管理水平。我们当时也是磕磕绊绊弄下来的,中间也补几次材料。不算特别难,但绝对需要花心思和精力。
说一句, 搞这个零碳工厂申报,不光是为拿个牌子,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过程,让我们自己厂子也实实在在地提升能源管理水平,降低成本,算是件一举多得的好事。至少我们现在对厂里的能源消耗情况比以前清楚多。
好,基本上我经历的就是这些,希望能给正在考虑或者正在弄这个申报的朋友们一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