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色工厂> > 正文
南浔区零碳工厂省级申报需要哪些投入 靠谱吗
2025-04-11 08:55 阅读:

最近一直在琢磨我们厂子申报那个省级的零碳工厂,就在我们湖州南浔这边。这事儿,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到底要投多少东西进去,靠不靠谱,我这过来人给你唠唠嗑,说说我们自己折腾的过程。

是听说有这么个政策,说是鼓励企业搞绿色低碳,评上省级零碳工厂还有奖励。谁跟钱过不去,对?而且现在环保抓得也紧,早晚得往这条路上走。我们就想着,要不试试?

第一步:摸底,看自己够不够格。

这可不是拍脑袋就能上的。我们先是找些文件来看,大概解下门槛。印象最深的是,对厂子本身的规模和能耗有要求。好像是说,上一年总的用能量,得折合成标准煤算,要超过3000吨,或者,你厂子产值要够大,大概5个亿以上。我们赶紧翻旧账,把自己厂里去年的用电、用煤、用气的单子全找出来,请技术那边的人帮忙算算,还我们规模够大,能耗这块儿勉强够着边。这算是第一个坎。

第二步:盘点家底,看要改

光够格还不行,人家得看你是不是真“零碳”或者“近零碳”。这就得实打实地看投入。我们里里外外检查一遍:

  • 基础设施: 厂房、设备这些。我们有些老设备,能耗确实高,是不是得换?厂房屋顶能不能装光伏板发电?我看到南浔有的大厂子,像那个巨人通力,人家屋顶上搞好大一片光伏,据说一年能发几百万度电。我们虽然没那么大,但也得盘算这块投入,这是实打实的钱。
  • 能源使用: 现在用的是啥能源?电、天然气、还是别的?有没有可能用更清洁的能源?比如,更多地用自己发的光伏电。还得装不少监测设备,实时看着用能情况,这也是一笔投入。
  • 生产过程: 工艺流程能不能优化?减少浪费?废水废气处理达不达标?这些都得改进,可能要上新的环保设备。
  • 产品本身: 我们生产的东西,设计的时候有没有考虑环保?用的材料是不是绿色的?这个倒是还我们一直比较注意。

这一圈盘下来,发现要改的地方还真不少。旧设备升级、加装光伏、上新的监测系统、优化生产线... 这都是真金白银的投入。不是说申请个名头就完事儿。

第三步:准备材料,跑流程。

要是决定要干,那就得准备一大堆材料。各种报告、数据、证明,填不完的表格。得证明你能源管理做得碳排放算得清,减排措施有效果,还要有未来的规划。这过程挺磨人的,需要专门找几个人,盯着这事儿干,没个把月下不来。我们是让行政部和生产部牵头,技术部配合,大家一起搞好一阵子。

材料准备得差不多,就得按照要求报上去。一般是先报到区里(南浔区经信或者相关部门),他们初审,然后再往市里、省里报。这中间可能还要有专家来现场看,评估你的实际情况。

那这事到底靠谱吗?要花这么多精力投入这么多钱?

我个人感觉,得分两头说。

靠谱的地方在于:

  • 政策导向明确: 国家和省里确实在大力推这个,是未来的趋势。早点做,能占个先机。
  • 有实际好处: 评上,确实有奖励,像省级的据说能给个几十万(好像看到说是30万以内?)。虽然不一定能完全覆盖投入,但也是一笔不小的支持。而且顶着“零碳工厂”的名头,对企业形象、市场竞争力肯定有好处。以后可能在某些招标、融资方面也有优势。
  • 能倒逼自身提升: 这个过程,也是对自己工厂的一次全面体检和升级。确实能降低能耗成本,提高管理水平。长远看,是划算的。

不那么“靠谱”或者说有挑战的地方:

  • 投入巨大: 前期改造投入真的不小,尤其是对底子薄一点的厂子,压力挺大。
  • 过程复杂: 申报流程长,材料繁琐,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 不确定性: 不是说你申请就一定能评上,标准还是挺严的。万一投入没评上,那奖励啥的就没戏。

总结一下我们的实践感受:

我们厂是硬着头皮上。投入确实不少,主要是设备更新和加装些光伏、监测系统。过程也确实挺折腾人。目前还在等最终的结果,心里也有点打鼓。

我觉得如果你厂子本身规模可以,有点家底,而且确实想往绿色低碳方向发展,那搞这个零碳工厂申报还是值得考虑的。但得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资金准备,这不是一个轻松能拿下的荣誉。不能只盯着那点奖励,更要看重它对企业自身长远发展的推动作用。你要是问我靠谱不?我觉得方向是靠谱的,但过程不容易,得自己掂量掂量家底和决心。

就先唠这么多,希望能给你参考参考。

如果想要申报绿色工厂,可以联系王工:153 7298 4701(微信同步),进行具体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