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跟大家唠唠我们厂子在辽源搞那个零碳工厂申报的事儿。这玩意儿现在挺火,都说对企业还能赶个时髦。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路磕磕绊绊搞下来的,分享点实在的经验,希望能帮到想弄这个的朋友们,提高点通过率。
最开始听到“零碳工厂”,我脑袋里也懵懵的,就觉得挺高大上。后来打听一下,明白大概意思,就是要让工厂生产过程中,尽量少排或者不排那些乌七八糟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啥的。实在减不掉的,再想办法中和掉。
知道大概是我们就开始琢磨怎么干。第一步,也是最实在的一步,就是先把自己家底盘算清楚。我们得知道自己厂里到底一年排多少这玩意儿。这个环节挺重要的,不能瞎估摸。我们当时找外面的人帮忙算算,也对着自己的电费单子、煤气单子、生产记录啥的一顿猛算。这一步做扎实,后面才有方向。
也得确保咱厂子是个正经厂子,手续齐全,合法经营,别在这些基本问题上卡壳。申报材料里对这个有要求的。
盘算清楚自己排放多少、主要从哪儿排之后,就得定个小目标——我们要减多少?怎么减?这个计划得具体,不能是空话。
我们当时开好几次会,把各个车间、各个环节都捋一遍。发现用电是大头,有些老旧设备能耗高,生产流程也有优化空间。于是就定几个方向:
定计划就得干,不能光说不练。我们就按照计划,一步步地去落实。换设备、改流程、培训员工。这个过程挺折腾,得盯着进度,还得确保不影响正常生产。每个环节改动前后,我们都特别注意记录数据变化,比如用电量少多少,效率提高多少,这些都是后面申报要用的硬证据。
光改一次还不行,得建立个长效机制。我们弄个简单的监测系统,就是指定专人定期去抄表、统计数据、分析情况。看看节能措施效果怎么样,有没有反弹,还有没有新的节能点可以挖。
每年我们都会根据这些监测数据,整理一份类似“年度碳排放报告”的东西。这玩意儿不一定非得叫这个名,但核心是把你一年下来排放多少、减多少、怎么减的,都说明白。
等感觉自己做得差不多,各项减排措施也见效,数据也齐全,就可以开始准备正式的申报材料。
到申报这一步,就是要把前面所有的努力都展示出来。我们准备材料的时候,特别注意几个点,感觉对提高通过率挺关键:
第一,材料要真实、完整。 你做啥就是数据是咋样就咋样,千万别造假或者缺斤少两。评估报告、减排计划、实施记录、监测数据、买设备的合同发票啥的,能提供的都提供。证据链要完整,让评审的人一看就知道你确实是实打实地干。
第二,重点突出。 把你的亮点工作、减排效果最明显的地方重点写。比如我们换某某节能设备,效果特别数据对比非常明显,那这部分就要详细写,用数据说话。
第三,逻辑清晰。 整个材料要让人看得懂,从你为啥要搞零碳,到怎么评估现状,怎么定计划,怎么实施,效果如何,怎么持续改进,这个逻辑线要清楚。
第四,最好提前沟通。 如果有可能,可以先跟辽源市相关负责部门咨询一下,解最新的政策要求和申报侧重点,避免走弯路。我们当时就去问问,感觉心里更有底。
我们把这些材料规规矩矩整理按照要求报上去。后面就是等待审核、可能还会有现场核查啥的。因为前期工作做得比较扎实,数据也都有记录,所以整个过程还算顺利。
想在辽源申报零碳工厂,光靠写材料、喊口号肯定不行。关键还是得先把工厂自身的节能减排工作做到位,有实实在在的投入和成效,再把这些成果有条理、有证据地展示出来。这样申报的底气才足,通过率自然就高。希望我们这点经验能给大家提个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