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咱们鄞州区搞这个省级绿色工厂申报,我可是亲身经历一回,从头到尾忙活大半年,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这事儿到底“含金量”咋样,高不高。
最早听到这事儿,还是老板开会提的。说现在都讲究环保,搞个“绿色工厂”的名头,听上去挺唬人,对企业形象说不定还有政策支持。一开始我心里也犯嘀咕,这玩意儿是不是就是搞个牌子,花架子?咱这老厂子,设备也就那样,能评上吗?费那么大劲值不值?
老板下命令,咱就得干。我先是找区里相关部门问问情况,拿一堆文件回来研究。好家伙,那要求可真不少,厚厚一叠。
主要得准备这些东西:光是收集这些资料,就够我们几个部门的人跑断腿。财务那边翻账本,生产那边查记录,设备那边核对型号,行政这边还得整理文件、拍照。有些数据以前没那么细,还得重新统计、估算。那段时间,办公室天天就是一堆堆的表格和文件。
对着标准一看,发现咱厂里好些地方还差点意思。比如有些老旧设备能耗高,车间里的照明还用着旧灯管,废料堆放也不够规范。没办法,为达标,只能硬着头皮改。
老板也是下决心,批款,我们就开始搞节能改造,换一批LED灯,淘汰几台特别耗电的老机器,还重新规划固废存放区。那段时间,厂里叮叮当当的,一边要生产,一边还得配合改造,确实挺影响效率的。
材料报上去之后,就等着专家来现场看。那几天心里挺紧张的,生怕哪个犄角旮旯没弄被挑出毛病。检查那天,陪着专家们楼上楼下、车间里里外外转悠,一边介绍一边心里打鼓。好在专家们态度还挺问些问题,我们也照实回答,指出几个小问题,让后续改进。
等几个月,结果下来,还真评上!当时大家伙都挺高兴的,觉得这大半年的辛苦没白费。那么,这“含金量”到底体现在哪?
政策上的好处:这个确实有。评上之后,区里和市里好像都有点奖励资金,虽然跟我们投入改造的钱比起来不算特别多,但也是真金白银。而且听说后续在申请其他项目或者贷款啥的,有这个牌子能加分,更容易批下来。具体有没有用上还不好说,但至少是个优势。
成本上的降低:这个感受比较明显。换节能灯和新设备后,每个月的电费确实降下来一块,虽然具体数字我不负责,但听财务提过,一年下来省的电费还是挺可观的。还有就是废料处理规范,有些能回收利用的就利用起来,整体处理成本也下来一点。
形象和竞争力:这个咋说,感觉是间接的。有客户来参观的时候,我们都会提一嘴我们是省级绿色工厂,对方听确实会觉得我们企业管理比较规范,注重环保,印象分会高一些。有时候投标,这个也能作为一个加分项写进去。你说它能直接带来多少订单?不好量化,但肯定没坏处,算是个“软实力”。
对内部的影响:厂区环境比以前好点,车间亮堂,废料堆放整齐,员工看着也舒心点。大家也会觉得公司有实力、有追求,干活的劲头可能也足那么一点点。
要问我鄞州区这个省级绿色工厂申报含金量高不高?我觉得,还行,但你得看投入和产出。
过程确实挺折腾人的,要投入不少人力物力去准备材料、搞整改。如果你们公司本身基础比较环保做得就不错,那去申报一下,拿个牌子,享受点政策优惠,提升下形象,肯定是划算的。
但如果厂子本身问题比较多,需要大刀阔斧地改造,那就要好好算笔账。投入的成本能不能通过后续的节能降耗和政策补贴收回来?这个牌子带来的间接效益对你们重不重要?
对我个人来说,虽然过程累,但看到厂子实实在在地变好点,能耗降点,还是挺有成就感的。这事儿,我觉得不能光看“含金量”那几个钱,它也是推着企业往更规范、更环保的方向走一步。值不值?看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