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问我,那个韶关市搞的“绿色工厂”认定,到底值不值得去弄?有什么实打实的好处?刚好我们厂去年搞这个,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的实践过程和感受。
起初的琢磨
一开始听到“绿色工厂”,我心里也犯嘀咕。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又是节能减排,又是资源化利用啥的,感觉跟我们这种搞生产的离得有点远,怕不是又要搞一堆形式主义的东西,费钱费力。但后来市里有文件下来,加上同行也有在打听的,我就寻思着,得去解下到底是个
动手前的准备
我先是找些资料看,又托人问问。大概意思就是,政府鼓励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从头到尾都要考虑环保,比如:
听起来要求挺多,感觉要花不少功夫。但转念一想,现在环保抓得越来越严,早晚都得走这条路。而且听说评上,好像还有点政策上的甜头,比如补贴什么的,还能提升下我们厂的形象,跟客户介绍起来也有面子。
实践过程中的折腾
下定决心要搞,就成立个小团队,主要是我牵头,带着生产、设备、行政几个人一起弄。这过程,真是一把辛酸泪。
第一步就是对标。我们得把那个认定标准文件吃透,一条条对着我们厂的实际情况看,哪些做到,哪些还差得远。这一梳理,发现问题还真不少。
然后就是整改。这是最花钱也最费劲的环节。比如,有些老旧设备能耗高,得换节能的;生产线上的粉尘、噪音得想办法控制;废水分流、固废分类回收系统也得建起来或者完善。那段时间,车间里叮叮当当就没停过,还得跟供应商、工程队反复沟通协调,真是头大。
还得准备一大堆申报材料。什么自评报告、各种能耗数据、环评文件、管理制度证明……反正就是把你做的所有“绿色”努力都得形成文字和证据。负责整理材料的同事,那段时间眼睛都快看花。
是迎接专家评审。请专家来现场看,查资料,问问题。我们是既紧张又期待,把能准备的都准备,希望能顺利过关。
经过一番折腾,我们厂总算是拿到“绿色工厂”的牌子。那一刻还是挺有成就感的。那么,到底值不值?好处有哪些?
第一,形象提升。 这个是最直观的。现在跟客户、合作伙伴介绍我们厂,说我们是市里认定的“绿色工厂”,对方明显更认可,觉得我们企业有责任感,管理也规范。这对我们接单、谈合作确实有帮助。
第二,管理水平确实有提升。 为达到标准,我们重新梳理优化不少内部管理流程,特别是在节能降耗、废物管理这块。员工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以前随手扔的废料现在知道分类,车间也比以前干净整洁。长期看,这对降低成本肯定是有好处的,比如电费、水费就能省下一些。
第三,政策上的倾斜。 虽然具体的补贴金额可能没传说中那么多(这个每年政策不一样),但确实拿到一些奖励资金,也算对我们投入的一种补偿。更重要的是,听说以后在环保检查、某些项目申报上,绿色工厂可能会有一些便利,虽然还没具体体验到,但有这个预期总是好的。
第四,符合大趋势。 现在国家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发展”是肯定的方向。早点行动起来,把基础打总比后面被动应对要强。
总的来说
要问我韶关市这个绿色工厂认定值不值得申报?我的答案是:值得。但前提是,你得真心实意地想去做改进,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折腾”。如果只是想弄个牌子装点门面,那过程可能会很痛苦,效果也未必
整个过程确实不轻松,需要企业下决心,从上到下一起努力。但搞下来之后,带来的好处也是实实在在的,不光是那块牌子,更是对企业自身管理和长远发展的一次升级。如果你也在犹豫,希望我的这点实践经历能给你个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