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们厂子在黄石这边,搞那个省级绿色工厂申报的事儿。这玩意儿,听起来挺高大上,真弄起来,那可真是得掉层皮。不过咱还是拿下来,所以今天就把我这实践过程,从头到尾给大家扒拉一遍,希望能给正在琢磨这事儿的朋友们一点参考。
就是听说有这么个“绿色工厂”的说法,说是对企业形象可能还有点政策上的甜头。我们老板觉得这是个方向,就让我牵头去研究研究,看看咱们厂有没有戏。
第一步:摸底,看咱够不够格
我先是上网扒拉各种资料,主要是看省里对这“绿色工厂”到底有啥要求。看来看去,核心的几条挺实在:
对着这几条,我们内部先开个小会,自己给自己打分。法人资格没问题,平时生产也都按规矩来,效益嘛也还过得去。感觉基础条件是满足的,这就有点底气。
知道大概要求,接下来就是准备证明材料,这块儿最磨人。需要的东西那是一大堆,我印象比较深的几个关键点:
这个过程,真的是跑断腿、磨破嘴。各个部门协调,找历史文件,整理数据,有时候一个数据对不上,就得翻来覆去地核对。那段时间,我办公室的文件堆得跟小山似的。
材料准备得差不多,就得开始写那个申报报告。这报告得按照省里给的模板或者要求来写,不能自己瞎编。我们是把收集到的材料分门别类,对应着报告的要求一项项填进去,文字描述要清晰,数据要准确,逻辑要顺畅。
写报告的时候,特别注意要把我们厂在“绿色”方面的亮点突出出来。比如我们哪个节能项目效果特别哪个废物利用技术挺先进,都要重点写,用数据说话。
报告写完,内部反复修改好几遍,确认没啥大问题,就在规定的时间窗口内提交。湖北省的申报时间好像一般在每年的三到五月份,这个得盯紧,错过就得等下一年。提交一般都是通过指定的网上系统,按照流程一步步上传文件就行。
提交上去之后,就是等待。这期间可能会有专家评审,也可能会接到通知要来现场看看。我们那次是遇到现场核查。
专家来之后,主要是对着我们提交的材料,实地看生产线、看环保设施、看能源管理情况,还会随机问一些问题。申报材料一定不能作假,现场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平时工作做得扎实,这时候就不怕查。
经过材料审核、专家评审、可能还有现场核查这一系列流程,如果都顺利通过,就会公示,公示没问题,那这个“省级绿色工厂”的牌子基本上就到手。
我们厂是成功拿到。整个过程回想起来,确实不容易,但收获也很大。不仅仅是那个牌子,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申报过程,我们把厂里在节能、环保、资源利用方面的工作系统地梳理一遍,也发现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
总结几句我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