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听人叨叨鼓楼区那个零碳工厂报告的事儿,说是挺火的,搞得我也心里痒痒。自家那个小厂子,虽然不大,但总想着能不能跟上潮流,也弄个啥认证,听起来就高大上。所以我就去打听一圈,看看这玩意儿到底是个值不值得我们这种小身板去折腾。
我就是到处问问。先是找几个平时在区里跑政策的朋友,他们大概说下,这是鼓励企业搞环保、节能减排,方向肯定是好的。然后,我也没闲着,自己上网扒拉些资料,又找几个已经搞过类似认证的同行聊聊。这一圈下来,信息倒是收不少,好的坏的都有。
但是,这事儿也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我仔细扒拉一下申报的流程和要求,头都大。那可不是填个表就完事儿的。
得真金白银地投入。要达到零碳标准,很多老旧设备得换成节能的,生产工艺可能得调整,甚至还得考虑搞点太阳能啥的清洁能源。这前期投入可不是小数目,对我们这种小厂来说,一下子拿出这笔钱,压力山大。
过程挺折腾。一堆材料要准备,各种数据要统计、核算,还得请专门的第三方机构来评估、认证。这里面涉及到的人力、时间成本也不少。咱厂里平时生产都忙不过来,再抽人专门搞这个,确实有点吃力。
效果不确定。省钱是能省点,但能省多少?多久能回本?名声好听,真能带来更多订单吗?政策照顾能有多少?这些都是未知数。我问隔壁老王,他们厂去年就弄。他说弄下来是挺风光,区里领导来视察过,也上报纸,但前期投入也不小,订单是不是因此增加,他说感觉不明显,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看效果。
你问我鼓楼区这个零碳工厂报告值不值得搞?
我的感觉是,得看自家情况。
你要是大厂,家底厚,本来就在搞绿色生产,那搞一个肯定是加分项,锦上添花,对品牌、对长远发展都有好处。而且大厂也更能承担这个投入和精力。
但像我们这种小本经营的,就得掂量掂量。投入产出比得算清楚,别为个名头把自己拖垮。如果手头紧,或者觉得现阶段提升产品质量、稳住订单更重要,那可能就得缓缓。
我自个儿琢磨半天,觉得我们厂目前条件还不太成熟。先把眼前的活干把成本控住,可能更实在点。等以后实力强点,或者政策补贴力度特别大,再考虑这个不迟。节能减排的意识得有,能顺手做的小改进,比如换个节能灯泡、加强下设备维护啥的,还是得做,毕竟省下的也是自己的钱嘛
这就是我这阵子折腾下来的真实感受,希望能给同样在犹豫的朋友一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