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跟大家聊聊最近我参与的临安区零碳工厂创建项目,这玩意儿,一开始我心里也打鼓,感觉投入肯定不少,而且到底靠不靠谱,能不能真搞成,真没底。
事情是这样的,年初的时候,区里开个会,提“零碳工厂”这个概念,鼓励企业搞绿色转型。我当时就觉得,这方向肯定是对的,但具体怎么做,心里没数。正好我们公司也想提升一下ESG评级,所以就决定试试水。
第一步,调研!我带着团队跑好几家做节能环保的公司,也去外地参观一些所谓的“零碳工厂”。看完之后,更懵。有的就是装几块太阳能板,贴个牌子;有的搞一堆花里胡哨的设备,但实际效果嘛emmm... 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
然后,我就开始自己啃资料。《零碳工厂创建与评价通则》、《零碳工厂评价规范》这些文件,硬着头皮看。看完之后,大概明白个意思:零碳工厂不是说完全没有碳排放,而是通过各种措施,把碳排放降到最低,然后通过碳汇(比如植树造林)或者购买碳信用等方式,把剩余的碳排放抵消掉。
投入这块,主要就集中在几个方面:
能源转型: 这块是大头。咱们之前烧煤烧气的锅炉,肯定要换掉。换啥?主要考虑光伏和生物质能。光伏发电,咱们厂房屋顶面积大,能装不少,但是阴雨天就歇菜。生物质能,就是烧秸秆、木屑啥的,听起来挺环保,但是供应不太稳定,而且燃烧效率也得考虑。这块,我们请专家来评估,决定光伏为主,生物质能作为补充。
节能改造: 生产线上那些老旧设备,耗电量惊人,必须换成节能的。照明系统也要换成LED的。还有,厂房的保温隔热也要做减少能量损耗。这块投入也不少,但是长远来看,能省不少电费。
碳排放监测: 要想知道自己排放多少碳,得有监测设备。这玩意儿也不便宜,而且还得定期维护。
碳汇/碳信用: 就算咱们把能做的都做,也不可能完全实现零排放。剩余的碳排放,要么通过植树造林来抵消,要么就花钱买碳信用。这块成本,不太好估算,得看市场行情。
搞清楚要投入啥之后,就开始做预算。妈呀,这一算下来,数字吓死人!几百万是肯定要的。当时我就有点犹豫,这钱砸下去,到底值不值?
靠谱吗?我心里还是没底。但是,转念一想,现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绿色发展,而且客户对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先搞起来再说。
于是我就硬着头皮,把方案报给老板。老板听完,也觉得有道理,就批准。
就是漫长的实施过程。跑手续、招投标、设备安装调试... 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最让我头疼的,就是光伏发电的并网问题,跑好几趟电力公司,才算搞定。
好不容易,到年底,总算把零碳工厂的基本框架搭起来。虽然离真正的“零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至少我们已经迈出第一步。
至于靠不靠谱,我觉得,与其说是靠技术,不如说是靠决心。只要我们下定决心,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就一定能有所收获。而且说不定还能拿到政府的补贴,那就更好!
今天就先跟大家分享到这里,以后有新的进展,再来跟大家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