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琢磨泉州这边搞的那个“绿色工厂”报告,不少朋友也在问,这玩意儿到底有多大用处?含金量高不高?我就花点时间,自己去摸摸情况,跟大家唠唠我的经历和看法。
一开始我也是听别人提起的,说现在政府挺推这个,搞环保嘛大方向肯定没错。就想着,这“绿色工厂”到底是个啥标准?是不是就是厂区多种点树那么简单?后来找些搞企业认证的朋友打听,又看看一些拿到牌子的厂子,才慢慢有点数。
第一步,搞清楚定义。 这玩意儿不是表面功夫,不是说你厂子看起来绿油油就行。它是有一套评价体系的,看你的生产过程环不环保,能源用的省不省,废物处理合不合规矩,管理制度到不到位。简单说,就是逼着工厂从里到外都要“绿”。
第二步,看泉州本地情况。 我特地去解下,发现泉州这边已经有不少厂子拿到这个称号,好像之前公布的名单里就有十几家。这说明说明泉州这边的企业还是挺积极响应的,也说明政府确实在推。有这么多厂子愿意投入搞这个,肯定不是一点用没有。
光听概念没用,得看实际的。我跟几个搞这个的朋友聊聊,也侧面打听些拿到牌子工厂的情况,总结下来大概有这么几点:
我的看法是,这东西的含金量,看你怎么用。
你要是只为拿个牌子装点门面,那意义可能没那么大,顶多算个锦上添花。但如果你是真心想通过这个过程,把工厂的环保水平、管理水平提上去,那这个报告就是个很好的推动力和证明。
尤其对那些产品要出口,或者想跟大品牌合作的企业来说,这个“绿色工厂”报告,可能就是个硬性门槛,或者至少是个重要的加分项。这时候,它的含金量就很高。
至于那些所谓的“特权”,我觉得不能把它当成主要目的。环保是大势所趋,踏踏实实把自身环保工作做才是长久之计。这个报告,更像是一个对你努力的认可和肯定。
我跑一圈下来感觉,泉州的“绿色工厂”报告不是虚头巴脑的东西,是有实际内容和潜在好处的。你说它含金量高不高?我觉得对认真做企业、有长远眼光的老板来说,还是挺有分量的。至少,这是个趋势,早点跟上总没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