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宁波这边“零碳工厂”这个风刮得挺大,又是政策又是补贴的,我们厂里几个管事的也就凑一起合计了一下,这玩意儿到底要不要去弄一个?一开始我们心里也打鼓,听着高大上,别是瞎折腾、费钱费力。
就是去打听,看看这“零碳工厂”到底是个啥名堂。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还真有点东西。说是国家和市里都鼓励,搞得好的,评上国家级的最高给200万,市级的也有50万。嚯,这数字听着可不小!除了钱,还说能提升形象,以后跟客户谈生意,说咱是“零碳工厂”,听着就环保、有实力,对?还能帮着厂里省点能源开销,减少点环保方面的麻烦事。
听起来是挺美的。但咱是开厂的,不是搞科研的,最关心的还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这又是监测碳排放,又是搞节能改造,投入肯定少不了。别补贴没拿多少,自己先搭进去一大笔,那就亏大了。所以当时我们也是挺犹豫的。
后来为啥决定干了?主要还是觉得大方向是对的。现在国家对环保抓得越来越严,早点往绿色低碳这方面靠,长远看肯定没坏处。而且那笔奖励金确实有点诱惑力,想着就算不能全覆盖成本,能补贴一点是一点,还能顺带把厂里的能源管理水平提一提,说不定真能省下不少电费、煤气费。
决定了就干。咱也没请什么高大上的咨询公司,就自己厂里几个懂点技术的、管设备的、负责后勤的,凑了个临时小组,开始研究。第一步就是摸家底,我们厂一年到底用多少电、多少水、烧多少天然气,产生多少废料,都得弄清楚。这就开始翻过去的账单、记录,有的地方没装表计量的,还得赶紧加装上去。这活儿挺琐碎的,数据一大堆,算得头都大了。
摸清家底后,就得想办法减排了。这才是重头戏。
这些事情做起来,真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行。要协调生产,要找供应商,要花钱投入。中间也是磕磕绊绊,比如光伏板安装,得考虑屋顶承重、并网手续什么的,也费了不少劲。
等这些改造做得差不多了,数据也收集整理好了,就开始准备申报材料。按照市里经信局的要求,一项项填报,提供各种证明材料。然后就是提交、等待审核、迎接现场核查。专家组到厂里来,看得那叫一个仔细,问的问题也特别专业,幸好我们前期工作做得还算扎实,基本都对答上来了。
折腾了大半年,总算是评上了市级的“零碳工厂”。那50万的奖励也确实拿到了,虽然跟我们前前后后的投入比,不能说完全覆盖,但也大大减轻了我们的成本压力。
要问我值不值?我觉得还是值的。
实实在在省钱了。换了节能设备、用了光伏发电后,每个月的电费、天然气费确实降下来一截,积少成多,一年下来也是笔不小的数目。
厂子形象确实提升了。现在跟客户介绍,或者参加一些行业活动,亮出“零碳工厂”的牌子,感觉底气足了不少。有些对供应商环保资质有要求的客户,也更愿意跟我们合作了。
再有,内部管理更规范了。为了搞这个认证,我们把厂里的能源消耗、碳排放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建立了更完善的监测和管理制度。这对以后持续降本增效,应对环保检查啥的,都有好处。
过程确实挺折腾,需要投入不少人力物力。但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为了拿个牌子、领点补贴,更重要的是推动企业自己进行绿色转型。现在环保是大势所趋,你不主动搞,将来可能就被动挨罚。早点行动,还能抓住点政策红利,何乐而不为?
如果你也是在宁波开厂的,条件也允许的话,我个人觉得这个零碳工厂认证,还是值得去争取一下的。别光看眼前投入,得算长远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