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想跟大家唠唠我们厂子去年搞的那个“绿色工厂”申报的事儿。不少丽水这边的同行老板问我,这玩意儿到底值不值得去弄,有啥实在的好处。我就把我们自己从头到尾的经历给大家扒拉扒拉,给你们做个参考。
最早是听政策宣讲,还有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同行那里听说的。我也没太当回事,觉得我们这小厂子,每天生产都忙不过来,哪有精力搞这些“花里胡哨”的。后来有几件事让我改了主意:
琢磨了几天,跟厂里几个负责人碰了碰头,觉得这事儿虽然麻烦,但长远看可能利大于弊,就决定试试看。
决定了要干,那就开始行动。这过程,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没少折腾。
第一步是摸底。得先搞清楚自己厂子符不符合基本条件。我就让负责生产和行政的人去对照那个申报指南,一条条看。主要是看几个方面:厂房是不是合规的,用地手续全不全;能源消耗怎么样,有没有做节能措施;污染物排放达不达标,有没有环保处理设备;资源利用率高不高,废品回收怎么做的等等。这一步就发现不少问题,比如有些能耗数据记录不全,有些地方的废物分类还不够细。
第二步是整改。对着标准,缺啥补我们主要是做了几件事:
这期间投入了一些钱,也花了不少精力去盯落实情况。
第三步是准备材料。这是最头疼的一步。要填一堆表格,还要写一个厚厚的自评报告,把厂里的基本情况、绿色管理措施、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污染物排放情况、产品生态设计什么的都写进去,还得附上各种证明材料,比如营业执照、土地证、环评批复、验收文件、各种能耗数据、监测报告、管理制度文件、现场照片等等。那段时间,负责这个的同事天天加班加点整理这些东西,我看着都累。
第四步是提交和评审。材料准备齐了,盖好章,按照要求报上去。报上去之后也不是就完事了,还得等着专家来看现场。专家来的时候,我们也是全程陪同,介绍情况,回答问题。心里挺没底的,生怕哪个细节没做
等了大概一两个月,通知下来了,我们通过了评审,拿到了丽水市“绿色工厂”的牌子。那一刻还是挺高兴的,感觉之前的辛苦没白费。
现在要说到底值不值得,有什么好处,结合我们厂这一年多的感受,我说几点实在的:
我觉得对我们厂而言,申报这个“绿色工厂”是值得的。过程确实挺麻烦,也需要投入一些成本和精力,但换来的是更规范的管理、更好的形象,还有潜在的政策优惠和成本节约。它逼着我们去关注以前可能忽略的环节,对企业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
每个厂子情况不一样,你们自己要评估一下,看看自身基础怎么样,愿意投入多少。如果决心要做,就得有耐心,把基础工作做扎实,别想着投机取巧。这就是我们的一点实践经历,希望能帮到正在考虑这事儿的老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