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琢磨这个吴中区绿色工厂的事儿,特别是想着2025年申报的话,标准会是啥样的。自己折腾了一圈,总算是摸出点门道来,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这过程。
就是听说了这个“绿色工厂”,感觉挺高大上的,又是政府现在提倡的方向,就想着得搞明白具体是咋回事。特别是明年,也就是2025年,估计要求又得有点新变化。我这人就喜欢提前做点准备,免得到时候抓瞎。
第一步:找方向,看政策
我先是上网大概搜了搜,信息挺杂的,有的是以前的老标准,有的是其他地方的。我就觉得这样不行,得找官方的、最新的,还得是针对咱们苏州市吴中区的。我就去翻了翻市里和区里工信部门或者环保部门的网站,看看有没有最新的通知或者政策解读出来。有时候这些文件藏得还挺深,得耐心点找那些“通知公告”或者“政策发布”栏目。
找了一圈,虽然可能还没出专门针对2025年的那种“最终版”细则,但大方向和精神能从最近的文件里看出来。基本上,国家和省里市里都在推绿色低碳发展,这个大前提是不会变的。中央都说了,这是2025年的重点任务之一。
第二步:梳理基本门槛
根据我找到的一些信息和过往经验来看,想申报市级的绿色工厂,你这个厂子得立得住脚:
光有资格还不行,关键是厂子本身够不够“绿”。我把找到的资料和以前的标准对比着看了看,琢磨着2025年市级层面,他们重点看的估计还是那几大块:
厂子基础建设: 就是你的厂房、布局、用的设备这些,是不是一开始就考虑了节能环保,比如厂房设计有没有利于自然通风采光,设备是不是节能型的。
管理体系: 有没有建立环境管理、能源管理这些体系?光有体系还不行,得看实际运行得怎么样,有没有持续改进。
能源和资源投入: 这是重头戏。看你用了多少电、水、煤、气,还有原材料,用得高效不高效,有没有搞节能改造,有没有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中水回用搞得怎么样等等。
产品: 你生产出来的东西本身是不是绿色的?比如设计上是不是轻量化的,好回收的,有没有有害物质。
环境排放: 废水、废气、固废这些处理得怎么样?是不是达标排放?有没有做源头减量?噪声控制得好不
整体绩效: 会看一个总账,就是你单位产品的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量这些指标,在行业里是个什么水平。这个是硬碰硬的数据对比。
申报流程的大概样子
看样子,流程也跟我之前了解的差不多。企业得先自己对着标准一条条打分,做个自我评价。觉得自己差不多了,再去找个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来现场看,做个评价报告。把这些材料一起报上去,等主管部门审核、公示。
我的总结和感受
感觉2025年的吴中区市级绿色工厂申报,标准肯定会越来越细,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毕竟大方向是全面绿色转型。它不是简单搞几个绿化带就行的,是从厂房设计、生产过程到产品本身,再到管理制度,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我这一通跑腿加琢磨下来,觉得这事儿得早点动手准备。对照着这些可能的标准,先看看自己厂子哪里还差得远,赶紧补课。别等到申报通知真下来了,才发现啥都没准备,那就晚了。
行了,今天就先跟大家分享到这儿。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实践记录和理解,具体到时候还得看官方发布的正式文件。希望能给大家提个醒,早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