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来说说我们厂里最近折腾的一件事儿,就是那个汕头市的“绿色工厂”市级申报。老板前阵子不知道从哪听来的风声,说现在都讲究这个,对企业形象可能还有点啥好处,就让我们去研究研究,看看能不能搞。
我当时就接了这活儿,第一步嘛肯定是先搞清楚最新的条件是这玩意儿每年可能都微调,不能按老黄历来。我就先上网扒拉了一下,看了看市工信局那些通知,又托人问了问。条条框框还真不少。
最基本的几条得满足:
这几条是大门槛,基本上是硬性规定,没得商量。看着好像不难,但下面才是重头戏。
光满足上面那些还差得远,关键是“绿色”这两个字怎么体现。这才是申报的核心,也是最麻烦的地方。具体来说,我研究下来,主要看这几方面:
这些条件,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申报的时候,都得拿出实打实的证据和数据。比如你用了啥节能设备,上了啥环保设施,减排效果怎么样,资源回收率多少,都得有记录、有报告,甚至可能要请第三方机构来评估。
了解完这些条件,我心里有点打鼓。你说可行吗?
挑战不小:
第一,很多厂子以前粗放管理惯了,要一下子达到“绿色”标准,得下大力气整改。设备要更新,工艺要改进,管理要跟上,这都是要花钱、花时间的。
第二,数据收集和整理是个麻烦事。很多数据平时可能没那么细致地记录,为了申报得专门去统计、核算,工作量不小,还得保证准确。
第三,就算你自我感觉良到时候专家评审那关能不能过,也是个未知数。标准这东西,有时候挺主观的。
但也不是完全没戏:
这几年国家到地方都在推绿色制造,算是个大方向。早点搞,可能还能抓住点政策红利。我看新闻,像汕头高新区奥星光通信、荣昌纺织、亨特酒店用品这些公司,今年不就评上了嘛说明还是有路子的。
搞这个对企业长远发展肯定有好处。节能降耗本身就能省成本,提升环保水平也能避免将来被政策卡脖子,还能提升点社会形象,招工、接订单可能都有点优势。
再说了,这个绿色工厂还分等级,市级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省级、国家级。先从市级开始搞,一步步来,压力相对小点。
我们厂这边,摸清条件后,老板拍板说:搞!
于是我们就开始行动了。先是成立了个内部小组,专门负责这事儿。然后对照着评分标准,一项一项地自查,看看哪些是强项,哪些是弱项。
发现弱项主要集中在能耗数据统计不完善,还有部分老旧设备效率偏低。于是赶紧安排人手,加强了电表、水表这些计量设备的管理和数据记录,还找了几家设备供应商,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节能改造方案。
把厂区环境也整顿了一下,废物分类回收搞得更细致了点。文件材料方面,把环评报告、之前的节能技改记录、各种体系认证证书啥的都翻出来整理
现在还在准备材料阶段,各种数据填报、总结报告写得头都大了。感觉就像当年准备考试,临阵磨枪。至于能不能成,心里没底。但这事儿,你不去试,永远都不知道行不行。
汕头市这个绿色工厂市级申报,条件挺明确的,基本就是跟着国家和省里的大方向走。可行性嘛得看企业自身的基础怎么样,决心有多大,投入够不够。不是填个表那么简单,得实打实地做工作。我们反正已经在路上了,希望能有个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