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今天跟大家唠唠我们厂子搞那个赣州市零碳工厂认定的事儿,分享下我们是怎么一步步把它弄下来的,希望能给有想法的兄弟们一点参考。
起初,也没太当回事。后来不是政策风向变了嘛上面也鼓励,觉得这可能是个趋势。再加上,搞这个对厂子形象也说出去也好听,还能省点能源费,一合计,那就试试呗。
决定要干了,第一件事就是得知道自己家底有多少“碳”。一开始真有点懵,这玩意儿咋算?我就先让各个部门把用电量、烧了多少天然气、用了多少柴油这些数都报上来。还查了查员工通勤、用了多少物料什么的,反正是能想到的跟能源消耗、排放沾边的,都捋了一遍。
自己弄了一阵子,感觉不太专业,怕算不准,后面影响申报。我们就找了市里比较熟的专门搞这个的咨询公司,让他们派人来厂里实地看了看,帮我们做了个全面的碳排放评估。他们有专门的工具和方法,算得比较清楚,哪个环节排得多,哪个环节有潜力挖,一下子就清楚了。
评估报告出来后,看着那些数字,心里大概有谱了。接着就是定目标,打算减多少?怎么减?我们开了好几次会,把评估报告翻来覆去地看,结合厂里的实际情况,比如设备更新的计划、预算什么的。
目标不能定太高,不切实际,也别太低,没啥意义。我们就定了个分阶段的目标,先从容易改的地方下手,比如照明、简单的设备优化。然后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具体到哪个车间、哪条产线、什么时间、谁负责、要达到什么效果,都写得明明白白。
计划定了,那就开干呗。这过程挺折腾的:
整个过程都得盯着,确保按计划执行,并且把所有改动的记录、买设备的合同发票、监测数据都好好收着。
等减排措施落实得差不多了,也运行了一段时间,有了实际效果和数据,就开始准备申报材料了。这真是个细致活儿,要求的东西挺多的。
我们当时准备的主要有这些:
材料一定要真实、完整、有条理。我们是专门指派了一个小组负责这事,反复核对,生怕有遗漏或者错误。格式什么的也尽量按照要求来,整整齐齐。
材料准备齐了,就按照市里相关部门的要求提交上去。提交之后也不是就完事了,得主动跟进一下。有时候他们审核过程中可能会有疑问,需要我们补充说明或者提供更多资料。我们就保持联系畅通,积极配合。
后面还可能有现场核查,专家会到厂里来看你是不是真的像材料里写的那样做了。平时的工作就得做扎实,不能临时抱佛脚。
感觉要提高通过率,最关键的有几点:
第一,决心要足。这不是个面子工程,得真金白银投入去改造,领导得支持。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