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想跟大家唠唠我最近在捣鼓的一件事儿,就是我们厂子在弄那个栖霞区的“零碳工厂”认定,目标是赶上2025年这一批。这事儿,听着挺高大上,实际弄起来还真是一步一个脚印,挺费神的,我把我们自己跑下来的过程跟大家分享分享。
我对这“零碳工厂”也是一知半解。就知道大概是环保、节能减排那方向的。所以第一步,我就先去找了些资料看,也问了问园区里其他厂的朋友,看看他们有没有了解的。大概意思就是要让工厂的碳排放量降到很低,甚至接近零,用的能源也得干净。
弄明白了大概方向,就得回头看看自己家啥情况了。这步挺关键,我们内部叫“摸家底”。
这一通盘点下来,心里大概就有数了,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儿,哪些地方有潜力可以挖。
知道了自己的情况,就得定个小目标了。零碳不是一天就能成的,得一步步来。我们开了好几次会讨论,定了几个方向:
有了目标,就得有具体的计划,谁负责,什么时候完成,预算多少,都得写清楚。不然就是空谈。
接下来就是准备申报材料了,这部分是最繁琐的。需要的东西五花八门:
说实话,整理这些材料真的花了不少功夫,来来回回补充了好几次。我们专门抽调了两个人负责这事儿,天天就埋在文件堆里了。
材料准备齐全,检查了好几遍,确保没啥错漏,就按照要求的流程提交上去了。现在好像很多都是网上提交,我们当时也是通过指定的系统上传的。提交完了,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但事儿还没完。
接下来就是等待审核了。据说后面可能还会有专家现场来看,对我们提交的材料进行核实。所以这段时间我们也没闲着,把厂区环境又整顿了一下,相关的记录台账也都放在手边,随时准备“迎检”。
搞这个零碳工厂认定,确实不是个轻松活儿。它逼着你必须从头到尾审视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找出那些浪费能源、污染环境的环节。过程虽然繁琐,甚至有点痛苦,但我觉得长远来看是值得的。不仅是为了拿个牌子,更是为了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毕竟现在环保是大趋势,早点行动总比被动挨打强。
好了,以上就是我这边实践下来的一些过程和记录,希望能给同样在关注这事儿的朋友们一点参考。都是大白话,说得比较糙,大家多担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