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唠唠我们厂子搞那个“绿色工厂”申报的事儿。这几年不是都讲究环保、绿色嘛上面也鼓励,我们寻思着也得跟上趟,对厂子形象、长远发展都有好处。再说,有时候拿个牌子,说不定还有点政策上的甜头。所以去年我们就下决心,要把这个“绿色工厂”的牌子给拿下来。
一开始真是两眼一抹黑,就听说有这么个东西,具体咋弄,啥标准,心里一点谱都没有。我就开始到处打听,问同行,看政府网站发的文件。后来才知道,这玩意儿还分国家级、省级,我们先从市里的开始弄起,毕竟在镇江嘛
了解下来,发现条条框框还真不少。不是说你想报就能报的。基础条件得过关。比如:
反正就是,硬性指标得达标,听说有个基础分,好像60分是及格线?具体的记不清了,反正是硬杠杠,差一点都不行。
知道了大概方向,就开始着手准备材料。这部分是真费功夫。各种报告、证明、数据,堆起来能有一小摞。
我们专门抽了几个人弄这个事儿。对照着申报要求,一项一项准备。印象比较深的有几个地方:
整理材料的时候,真是踩了不少坑。比如有些数据口径对不上,得反复核对;有些证明文件找不到了,还得去相关部门补。听说有些厂子就是因为材料细节没弄比如有的建筑项目忘了做节能评估审查,就被刷下来了,我们是特别小心。
材料七七八八准备齐了,我们就按照要求的格式装订成册,在截止日期前提交上去了。提交完了心里就有点忐忑,不知道能不能过。
接下来就是等消息。这个过程还挺熬人的,时不时就想去打听一下进展。后来听说会有专家评审,可能还会来现场看。我们就赶紧把厂区里里外外又拾掇了一遍,生产现场也强调了规范操作,生怕现场检查出问题。
大概等了几个月,具体时间记不清了,反正通知下来,我们通过了!当时真是松了一口气,感觉这几个月的忙活没白费。
回头想想,为啥我们能通过?我觉得有几点挺关键:
第一,底子得平时环保、节能这些工作就得抓得紧,不能临时抱佛脚。基础条件不过关,材料做得再漂亮也没用。
第二,材料得细。申报要求里的每一项都要认真对待,数据要准确,证明要齐全。细节决定成败,这话不假。
第三,态度得端正。就是真心想往绿色、环保这个方向去做,而不是只为了拿个牌子。评审专家可能也能感受到企业的诚意。
第四,提前准备。别等到快截止了才动手,很多东西不是一天两天能搞定的。早点开始研究政策,准备材料,有问题也能及时解决。
申报绿色工厂是个系统工程,挺磨人的,但也确实能促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我们厂通过这个申报,也梳理了内部很多流程,发现了以前没注意到的问题。如果你也想申报,我的建议就是:认真研究、扎实准备、注重细节。希望能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