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咱来聊聊我最近忙活的一个事儿——徐州市绿色工厂的实践,这可不是个小工程,里里外外都透着“绿色”俩字。
我得摸清情况,这“绿色工厂”到底是个啥概念?上网一搜,好家伙,这可不是随便说说,是国家工信部牵头搞的大事儿,分国家级、省级、市级三个等级。咱徐州这地儿,也得跟上这股“绿色”潮流,把工厂搞得更环保、更节能。
我先是到处打听,解这绿色工厂到底咋评的。原来,这事儿得从基础设施、管理体系,到能源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再到环境绩效,方方面面都得“绿”起来。这可不是个简单活儿,得下功夫。
我开始琢磨,得找哪些企业来参与这事儿?总不能随便拉一个就来。根据上头的精神,咱得优先考虑那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这些领域的企业,这些都是“潜力股”,基础也更有代表性。
找好企业,我就开始挨个上门“唠嗑”,跟他们讲这绿色工厂的好处,讲国家的政策,讲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开始有些企业老板还不太积极,觉得这是“额外负担”。我就跟他们摆事实、讲道理,说这绿色工厂不仅能为环保做贡献,还能提升企业形象,长远来看是省钱又赚钱的好事儿。
企业同意参与,接下来就是“实战”阶段。我带着一帮人,到企业里头,帮他们梳理流程,看看哪些地方能改进,哪些地方能更“绿”。
这一圈下来,可真发现不少问题。有些企业设备老旧,能耗高;有些企业管理混乱,浪费严重;还有些企业对环保根本不重视,排放超标。我跟他们一起分析问题,制定改进方案,一个个“对症下药”。
改进方案定好,还得盯着他们落实。我隔三差五就去企业看看,问问进度,看看效果。遇到困难,就一起想办法解决。这过程,就像老农民种地一样,得精心照料,才能有收获。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还真看到一些成效。有些企业换新设备,能耗降下来;有些企业加强管理,浪费少;还有些企业开始研发环保产品,准备走绿色发展之路。看着这些变化,我心里也挺高兴,觉得这事儿没白忙活。
这绿色工厂的建设,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也不是我一个人能完成的。这需要企业、政府,还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咱徐州的“绿色”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