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跟大家伙儿聊聊我最近捣鼓的一件事儿——碳中和交易。别看这名字挺高大上,就是买卖二氧化碳排放权这么个事儿。我,也是一步步摸索过来的,今天就来分享下我的实践经验。
我对这碳中和交易也是一头雾水。后来才知道,这玩意儿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企业间的配额交易,一种是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咱普通人,主要参与的就是这个CCER。
那咋参与?我 ആദ്യം是到处查资料,加各种群,问各种人。后来发现,这事儿有点像炒股,但又不一样。股票是买公司,这CCER是买“减排量”。
我琢磨着,这CCER以后肯定是个热门,就跟前些年的新能源似的。于是我就开始留意各种新闻、政策,看看哪些行业、哪些项目可能会产生CCER。
解的差不多,就开始动手。我找个正规的交易平台,注册个账号。这过程跟开股票账户差不多,要实名认证,要绑定银行卡,还得验资。我记得当时验资好像要50万,把我吓一跳,不过好在后来顺利通过。
注册好之后,我就开始在平台上“逛街”。这平台跟电商平台似的,上面挂着各种各样的CCER项目,什么林业碳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看得我眼花缭乱。
这买CCER,跟买菜可不一样。不能哪个便宜买哪个,得看这项目靠不靠谱,能不能持续产生减排量。我主要是看这几个方面:
选来选去,我选一个林业碳汇项目。价格嘛当时是几十块钱一吨。我琢磨着,这价格也不算贵,就先买一些试试水。
买完之后,我就开始漫长的等待。这CCER,跟股票不一样,不是说今天买明天就能卖的。它得等项目产生减排量,然后经过审核、签发,才能上市交易。
这期间,我也会关注市场行情。有时候价格涨,我会考虑卖掉一些;有时候价格跌,我也会补点仓。反正就是跟炒股差不多,低买高卖。
等几个月,我买的那个CCER项目终于上市交易。我一看价格,还真涨不少!我赶紧挂个单,没多久就成交。算下来,这笔交易我还小赚一笔。
这碳中和交易也不是稳赚不赔的。它也有风险,比如项目方跑路、减排量不达标等等。大家要是想参与,一定要做好功课,谨慎投资。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我的经验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帮助。记住,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