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年头,啥都讲究个“绿色环保”,咱公司也不能落后。老板一声令下,要搞“碳中和”,咱就得开始琢磨这“碳配额”的事儿。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是咋一步步把这碳配额采购给搞定的。
我对这“碳配额”也是两眼一抹黑,啥也不懂。这玩意儿到底是个咋买?去哪儿买?一堆问题。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开始查资料,到处问。才知道,原来这碳配额,就是咱排放二氧化碳的“权利”,得从政府那儿买,或者跟其他公司交易。
然后我就开始关注那些个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信息,天天盯着,就跟炒股似的。看看这价格是涨还是跌,琢磨着啥时候下手比较划算。还到处打听,不同地方的碳配额政策有啥不一样,这标准是可把我给累坏。
光知道在哪儿买还不行,还得想着咋省钱。毕竟这碳配额买多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于是我就开始琢磨着,咋从公司内部“抠”出点儿碳排放来。
就是盯上公司的物流。以前,为图快,啥都发空运。现在不行,得改成海运、铁路运输,虽然慢点儿,但碳排放少。还跟那些个供应商好好谈谈,看看能不能长期合作,搞个“批发价”,这样也能省点儿钱。
然后,就是包装。以前的包装,那叫一个“豪华”,里三层外三层的,生怕磕着碰着。都换成环保材料,能重复利用的,尽量重复利用。还把包装设计给改,尽量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还有,我开始盯着公司内部的能耗,看看到底大家耗电量是多少,打算之后把公司的送货车,都换成电动的,这样也能少排点儿碳。
做好这些准备,就到真刀真枪买碳配额的时候。这碳配额交易,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线上交易,一种是线下交易。
线上交易,就跟炒股差不多,在平台上挂单,等着成交。线下交易,一般是大宗交易,价格也不公开,得跟人家私下里谈。
我一开始也不敢大手笔买,就先在平台上试试水,买点儿。后来摸清门道,又跟几家公司谈谈,做几笔线下交易。是把这碳配额给备足。
买完碳配额,这事儿还不算完。我还得想着,万一以后碳排放超标,或者碳配额涨价,咋办?
我还得时不时地关注市场的价格波动,避免到时候价格突然起飞,当然也多买一些备着,免得到时候不够用,而且也要确保每年都能完成任务!
这碳配额采购,可真不是个轻松的活儿。不过经过这一番折腾,咱也算是对这“碳中和”有点儿实实在在的贡献。以后,还得继续在这条道儿上摸索,争取把这事儿做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