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最近公司不是想搞产业升级嘛老板就盯上“国家级绿色工厂”这个称号。说是拿到这个牌牌,不仅能提升企业形象,还能享受一些政策优惠,一举两得!这活儿自然就落到我头上,谁让我是公司的“万金油”。
接到任务后,我第一件事就是上网一顿猛搜,把跟“国家级绿色工厂”相关的政策文件、申报指南啥的都扒拉下来。还真不少!粗略一看,脑袋都大,这都啥跟啥,感觉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就不知道说啥。
没办法,硬着头皮啃呗!我先是把那些文件从头到尾捋一遍,重点关注申请条件、评价标准这些关键信息。这一看,心里大概有点数,原来这“绿色工厂”不是随便叫的,得在用地、生产、废物处理、能源利用这些方面都达到一定标准才行。
我就开始对照这些标准,一条条评估自家工厂的现状。这一评估不要紧,发现咱跟人家“绿色”的标准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这么一圈评估下来,我是越看越心凉,感觉这“国家级绿色工厂”的申报之路,简直比唐僧取经还难!
光自己评估还不行,我还得找个“明白人”来给咱把把脉。于是我又开始联系那些所谓的“第三方评价机构”。这一联系才知道,原来这里头水也挺深!各种报价、各种承诺,听得我云里雾里的,真不知道该信谁。
我还是选一家看起来比较靠谱的机构,跟他们签合同,让他们来给咱做现场评价。这期间,我可没少跑腿,一会儿要提供这个资料,一会儿要补充那个数据,忙得我是脚打后脑勺。
等评价结果出来,不出所料,咱跟“国家级绿色工厂”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不过人家评价机构也给咱提不少改进建议,这倒是让我看到一线希望。
就是漫长的整改过程。我们按照评价机构的建议,一点点改进,一项项落实。那段时间,我感觉自己都快成“环保专家”,天天跟各种环保设备、节能技术打交道。
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咱这工厂总算是有点“绿色”的样子。我又重新提交申请材料,经过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评估确认,最终获得向工信部推荐的资格!不容易!
我们已经把材料报到工信部,就等着专家论证和现场抽查。虽然结果还没出来,但我感觉这回申报的经历,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提升机会。不管能不能评上“国家级绿色工厂”,咱这工厂的环境肯定是比以前好多,这比啥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