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来聊聊我最近捣鼓的一个小玩意——碳排放计算接口。别看名字挺唬人,做起来没那么复杂,主要是分享一下我的实践过程。
我是想搞清楚自己每天到底产生多少碳排放。你知道的,现在都提倡低碳生活嘛但总感觉“低碳”这个概念有点虚,不够具体。我想,要是能有个东西,可以像记账一样记录自己的碳足迹,那就直观多。
我就开始琢磨着怎么去实现这个想法。我得知道哪些活动会产生碳排放。我上网查查,发现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会产生碳排放,比如用电、用水、用煤气、开车等等。
第一步:确定计算类别
我把自己能想到的活动都列出来,然后给它们分类,主要就是围绕家庭能源消耗这块:
第二步:寻找计算公式和数据
有类别,接下来就要找具体的计算公式。这一步挺麻烦的,因为不同能源的碳排放因子都不一样,而且网上数据也比较乱。我找好多资料,包括一些学术论文、政府报告什么的,总算是整理出一套相对靠谱的计算公式和数据。
我还找到一些家庭碳排放计算器作为参考。它们列出很多影响碳排放的因素,比如:
当然我只是记录家庭能源消耗的碳排放,因为这块我觉得比较容易做到。
第三步:开始动手写接口
有前面的准备,就可以开始写代码。我选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服务器开发框架,然后定义一个简单的接口。
这个接口接收的数据也很简单,主要就是上面提到的那几个类别的数值,比如:
接口收到这些数据后,就会根据我之前整理好的公式和数据,计算出对应的碳排放量,然后返回给用户。
第四步:测试和完善
接口写好后,我用一些测试数据来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我还找一些朋友帮忙测试,根据他们的反馈,又对接口做一些调整和完善。
我还发现网上有其他专业人士的实践案例,像是根据材料碳排放因子自动匹配BIM 设计模型中材料量的,虽然我这个小玩意暂时还做不到这么高级,但也算是一个学习的方向。
这回的实践过程还是挺有意思的。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碳排放计算接口,但它让我对“低碳生活”有更直观的认识,也让我对编程有更浓厚的兴趣。希望我的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