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色工厂> > 正文
舟山市零碳工厂国家级申报2025年最新流程是什么
2025-04-11 08:56 阅读:

得,今天跟大家唠唠我们厂子去年开始折腾那个“零碳工厂”国家级申报的事儿,主要是舟山这边的,说说最新的流程大概是个啥样,都是我自个儿一步步跑下来的,希望能给有想法的兄弟们提个醒。

摸索阶段:为啥要搞?从哪儿下手?

我们也没想着搞这么大。就是市里区里开会老提这个“绿色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然后听说搞这个“零碳工厂”好像挺厉害,以后政策上可能有倾斜,还能提升下企业形象不是?所以就动心思。

第一步,就是到处打听。我先是找我们区里的经信部门,问问他们有没有这方面的具体文件或者指导。他们给些方向,说这个事儿最终是国家工信部评,但得一级一级往上报,先得过市里、省里这关。

然后我就开始在网上扒拉资料,看国家工信部之前发的那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文件,虽然不是最新的,但能大概解个框架,知道大概要看哪些指标,比如能源消耗、资源利用、污染物排放啥的。

自我评估:家底儿得清楚

解大概方向,接下来就得盘盘自己的家底。零碳工厂,顾名思义,就是要算清楚自己一年下来到底排多少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温室气体。这个活儿,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

我们一开始想自己算算,对着那些指南,把用电量、用气量、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化学反应排放都折腾一遍。老实说,自己算有点费劲,而且怕不专业,到时候报上去不认。后来还是找个第三方机构,专门搞碳核算的那种,让他们来给我们做个全面的“碳体检”。这钱我觉得不能省,专业的事还得专业的人干,他们出报告也规范。

制定计划:光说不练假把式

体检报告出来,问题也摆在桌面上:哪些环节碳排放高,哪些地方有潜力可挖。下一步就是制定减排计划

这个计划不能是空话,得具体到项目。我们当时开好几次会,把生产、设备、能源管理几个部门负责人都叫来,一起琢磨:

  • 哪些老旧设备能耗高,是不是可以换成节能的?
  • 厂房屋顶能不能装光伏板发电?
  • 生产工艺流程有没有优化的空间,减少能源浪费?
  • 废弃物能不能更好地回收利用?

一条条列出来,明确负责人、完成时间和预期目标。这计划得切实可行,不能吹牛

埋头苦干:把计划落到实处

计划定,那就开干!这是最花钱也最费功夫的阶段。

我们上光伏,改造几个关键生产线的节能设备,加强能源计量和管理,还搞些中水回用的小项目。过程中,数据记录特别重要。用多少电、发多少电、节约多少水、减少多少废料,都得有台账,清清楚楚。

还得建立一个长效的监测系统。不能说项目搞完就不管,得持续跟踪效果,看看是不是真的达到减排目标。

查漏补缺:处理剩余排放

零碳,理论上是排放为零。但工厂生产嘛完全一点不排挺难的。经过一轮技术改造和管理优化,我们把排放降下来不少,但还是有那么一部分“顽固分子”。

这时候,按照零碳工厂的定义,可以通过购买碳信用或者搞外部的碳清除项目来抵消这部分剩余排放。我们当时是研究下市场,买些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啥的,把剩下的那点排放给“中和”掉。这步也得有正规凭证。

准备材料:临门一脚

等上面这些都搞得差不多,就开始准备申报材料。这又是个细致活儿。

主要得有:

  • 企业的基本情况介绍,得是合法经营、符合要求的。
  • 详细的碳排放核算报告(第三方出的那份很关键)。
  • 减排措施实施情况的总结报告,包括具体项目、投入、效果,最好图文并茂。
  • 能源资源消耗数据、废物处理数据等一大堆证明材料。
  • 碳抵消的证明文件。
  • 还有就是按照当年工信部门发布的具体申报通知要求填写的各种表格。

材料一定要真实、完整、规范,逻辑要清晰,让人家一看就明白你做效果怎么样。

逐级申报:耐心等待

材料准备齐活,就按照流程来。我们是先报到区里的经信部门,他们初审。通过,再报到舟山市经信局。市里审核推荐后,再到省经信厅。由省里统一推荐到国家工信部进行最终评审。

这个过程时间不短,每一级都有审核,可能还会要求补充材料或者现场核查。心态要放平,积极配合

我们去年底刚把材料报到市里,还在走流程。听说2025年的具体申报通知可能上半年会出来,到时候要求可能会有微调,但大体框架应该就是这样。核心就是:摸清家底 -> 定好计划 -> 扎实去干 -> 证明你干好

整个过程下来,累是真累,花钱也不少,但感觉对厂子长远发展还是有好处的。起码能源成本降,管理也规范。希望能顺利评上!就先分享这么多,都是土话,希望能帮到大家。

如果想要申报绿色工厂,可以联系王工:153 7298 4701(微信同步),进行具体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