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跟大家聊聊我这几个月折腾的“钱塘区零碳工厂省级申报”的事儿,这玩意儿说起来真是一把辛酸泪,但好在算是成,所以赶紧来跟大家分享分享,希望能给后面想搞这个的朋友们一些参考。
我们老板就雄心壮志,说要搞个省级零碳工厂,提升企业形象,还能享受一些政策优惠。当时我心里就咯噔一下,这玩意儿听着就难搞!但我还是硬着头皮接下来,谁让咱是打工人!
第一步:摸清底细,解标准
接到任务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疯狂的查资料,解这个“零碳工厂”到底是个啥玩意儿。说白,就是工厂的碳排放要尽量减少,实在减不的,就通过其他方式抵消掉。 我在网上搜一大堆资料,什么《零碳工厂评价规范》、浙江省的相关政策文件,还有其他已经通过的企业案例,都仔仔细细的研究一遍。特别是那些评价指标,什么能源消耗量、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碳排放强度等等,这些都是硬指标,必须达到才行。
第二步:自摸家底,评估现状
解标准后,我就开始对我们工厂的“家底”进行摸底。找各个部门的人,让他们提供各种数据,包括:
反正能想到的都让他们提供,然后我就对着这些数据,开始计算我们的碳排放量。这个计算过程真是痛苦,各种公式、各种系数,算的我头都大。还总算是算出来,发现我们的碳排放量离“零碳”还差一大截!
第三步:对症下药,制定方案
知道差距,就要想办法缩小差距。我就开始琢磨着,怎么才能减少碳排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我把这些想法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方案,包括具体的措施、预计的减排效果、需要的投入等等,然后拿给老板看。老板看之后,觉得还不错,就批准。
第四步:撸起袖子,开始干活
方案确定,接下来就是具体实施。这个过程真是漫长而艰辛。节能改造要一家家地找供应商,比价格、谈方案;光伏发电要跑各种手续,还要跟电网公司协调;工艺优化要跟生产部门沟通,还要做各种实验验证…… 每天都忙的焦头烂额,恨不得把自己劈成几半用。
第五步:数据监测,持续改进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建立一套数据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各项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数据。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我们还定期进行内部审核,检查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确保减排效果。
第六步:准备材料,正式申报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们总算是把各项减排措施都落实到位,碳排放量也大幅下降。就是准备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包括:
这些材料都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填写,还要提供各种证明材料。我花整整一周的时间,才把这些材料准备齐全。然后,我们就把材料提交给钱塘区相关部门,再由他们推荐到省级工信部门。
第七步:迎接评估,顺利通过
提交材料后,就是等待评估。等待的过程真是煎熬,每天都提心吊胆的,生怕哪里出问题。还一个月后,我们收到通知,说我们通过评估,被评为省级零碳工厂!
那一刻,我真是激动万分,感觉所有的付出都值!
想要提高省级零碳工厂申报的通过率,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以下几点:
希望我的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尽力解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