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最近折腾的“益阳市零碳工厂国家级申报”这事儿,保证都是大白话,把我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坑和经验都掏心窝子分享给你们。
我对“零碳工厂”这概念也是一知半解。就知道是个时髦词,能给工厂贴金。但真要申报国家级的,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恶补知识!
第一步:摸清门道,吃透政策!
我到处搜资料,找文件,工信部的网站都快被我翻烂。啥是“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啥是“二氧化碳当量”,以前听都没听过。没办法,硬着头皮啃。重点是搞清楚国家对零碳工厂的标准和要求,包括碳排放量、能源消耗、技术要求等等。这就像考试前划重点,方向错,努力白费。
第二步:盘家底,给工厂做个“碳体检”!
光知道标准不行,还得看看自家工厂啥情况。我带着团队,把工厂里里外外摸个遍。从生产车间到办公楼,从锅炉房到食堂,哪里用电、哪里烧煤、哪里排放废气,全都记录下来。这就像给工厂做个体检,看看各项指标怎么样。
第三步:制定“零碳”作战计划!
“体检报告”出来,问题不少!高耗能设备老化、生产工艺落后、能源利用率低…… 怎么办?得制定一套详细的减排方案。
这就像打仗,要排兵布阵,一步一步来。
第四步:死磕“环保合规”,基础打牢!
申报国家级,环保是硬杠杠!环保合规、"三同时"制度,这些都是必须满足的。如果环保方面出问题,一票否决!我跟环保部门的同志们打成一片,确保工厂的各项环保指标都达标。
第五步:准备材料,字斟句酌!
材料准备是个苦差事,各种数据、报告、证明,堆起来比我还高。每个字都要反复斟酌,确保准确无误。特别是那些专业的术语,一定要用规范的说法,不能含糊。
第六步:重点来!“零碳”实践要亮眼!
申报材料里,除那些硬性指标,还要展示工厂在“零碳”方面的创新实践。我们工厂搞个“碳捕集”项目,把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再利用。虽然规模不大,但也是个亮点。
第七步:积极沟通,争取支持!
申报过程中,我经常跟市工信部门的领导汇报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也积极参加一些行业交流会,学习其他企业的经验。
第八步:耐心等待,随时准备“补考”!
申报上去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期间,工信部的专家可能会来现场考察,也可能会要求补充材料。要随时做好“补考”的准备。
第九步:关于“碳信用”,我的理解
完全实现“零碳”太难,成本也太高。很多企业会购买“碳信用”来抵消一部分排放。但是,我觉得这只是权宜之计。关键还是要靠自主减排,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买买买”上。而且买“碳信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要算好账。
第十步:申报成功的关键,我的
记住,"零碳工厂"创建是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说说我的心得体会!
这回申报“零碳工厂”,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收获也很大。不仅提高工厂的环保水平,也增强员工的环保意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我的这些经验,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