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听到合肥这边在搞什么“零碳工厂”的认定,听着挺高大上的。刚好我自个儿也对这块有点兴趣,就琢磨着这玩意儿到底要投多少钱进去?靠不靠谱?毕竟不能光听名头响,得看看实际操作起来咋样。所以我就自个儿去摸索了一下,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了解到的情况。
我就是到处打听,上网扒拉相关信息。你还别说,真找到了合肥市发的那个什么“零碳示范工厂创建实施方案”,好像是搞到2025年。文件看着挺正式,条条框框不少。
我仔细瞅了瞅,大概意思就是要工厂从里到外都得“绿”起来。不是说刷层绿漆就完事儿了,那可差远了。
这么一看,嚯,这可不是个小工程。基本上就是要把整个厂的运营模式都给重新梳理一遍,朝着低碳、零碳的目标去搞。
这块是我最关心的。我琢磨着,投入肯定小不了:
总的算下来,这投入绝对不是小数目。
得分情况看。
对于那些不差钱的大企业,我觉得是靠谱的。 人家本来就有实力,可能也早就在搞节能减排了。政府现在鼓励,还有政策扶持(虽然具体多少钱补贴,怎么给,我还没摸得特别清楚,文件里说优先支持,但具体咋优先,得看实际情况),拿个“零碳工厂”的名头,对品牌形象、市场竞争力都有好处。我看新闻里也提到了像江汽这样的大厂已经在搞了。
但对于咱们很多中小型工厂来说,可能就得掂量掂量了。 前期投入这么大,能不能收回成本?政府的补贴能不能拿到,能拿多少?这些都是未知数。如果资金本来就紧张,一下子投入这么多去搞这个,风险还是挺大的。万一搞到一半,钱烧完了,政策又没跟上,那就尴尬了。
而且这个“零碳”标准定得很高,要完全做到零排放,难度非常大。可能很多厂子努力半天,也只能是“低碳”,离“零碳”还有距离。
我个人的看法是: 方向是好的,肯定是未来的趋势。但现阶段,对合肥大部分普通工厂来说,想一步到位建成“零碳工厂”,挑战不小。投入巨大是实实在在的,回报和政策支持有多大,还需要观望。“靠谱”是相对的。如果你家底厚,决心大,那可以去争取。如果还在为生存挣扎,那可能得先一步一个脚印,从简单的节能改造做起,慢慢来,别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
我跑了这一趟下来,感觉这事儿挺复杂,不是简单交钱买个牌子那么回事。确实需要实打实的投入和长期的努力。希望后面能有更具体的、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细则出来,不然光喊口号,底下人想跟也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