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晚上今天想跟大家唠唠我前段时间捣鼓的一个事儿——就是我们乌兰察布这边搞的那个“绿色工厂”报告。不少朋友私下问我,这玩意儿有啥用?申请起来费劲不?容易过不?别急,我这就把我自个儿的实践经历,从头到尾给你们捋一遍。
我也犯嘀咕,觉得这不就是走个形式,填点材料嘛能有啥实际好处?后来我去打听了下,也自己琢磨了琢磨,发现还真不是那么简单。
决定要搞了之后,就撸起袖子干呗。过程嘛不是填个表那么简单,确实得花点心思。
第一步:自我摸底。 这步最关键。我们把自己厂子从里到外扒拉了一遍。用的原料环保不?生产过程有没有啥污染?能源消耗大不大?产生的废料都去哪儿了?有没有回收利用?就是对照着绿色工厂那些要求,一条条地看自己做得怎么样,哪些是强项,哪些是弱项。
第二步:收集证据。 光说自己做得好没用,得拿出证据来。这就开始翻箱倒柜找材料了。各种能耗数据(电费单、水费单啥的都算)、环保投入的证明、废物处理的记录、管理制度文件等等,凡是能证明咱在环保、节能方面做了工作的,都得整理出来。这过程挺繁琐的,需要各个部门配合。
第三步:编写报告。 把收集到的材料,按照要求,系统地写成一份报告。这报告就得详细说明白,咱工厂在用地、原料、生产、废物、能源这几个方面是怎么做到“绿色”的。哪里做得怎么做的;哪里还有不足,打算怎么改进。写的时候,尽量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别光喊口号。
第四步:提交评审。 材料都准备齐了,报告也写完了,就按照流程提交上去,等着专家评审。这期间可能还会有现场核查啥的,咱就积极配合呗。
这个问题,我觉得得分情况看。不能简单地说“容易”或者“难”。
为啥说不算太难? 因为这标准,不是高不可攀。它主要是看你有没有这个意识,有没有实际行动,管理到不到位。如果你平时就比较注重环保节能,基础比较那准备材料、写报告可能就相对顺手一些,通过的几率自然就大。
为啥又说不容易? 如果你厂子本身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欠缺,比如设备老旧能耗高、废物处理不规范,那光靠写报告肯定不行。你就得先实打实地去整改、去投入,把短板补上。这个过程可能就需要花钱、花时间、花精力了。而且准备材料确实是个细致活儿,需要耐心和认真,马虎不得。
我的体会是: 关键在于你平时的工作做得怎么样,以及你愿不愿意投入精力去准备。只要是真心想搞,而且确实在努力改进,能把自己的亮点和努力清晰地展示出来,通过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评审专家也不是故意刁难你,他们也是希望看到更多企业往绿色方向发展。
我们厂子是顺利通过了。拿到那个牌子的时候,心里还是挺踏实的。感觉之前的忙活没白费。
最大的收获, 不仅仅是那个牌子带来的“面子”,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申请过程,我们自己对工厂的运营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了以前没注意到的能耗浪费点,也找到了废物利用的新路子。这等于是给自己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和“升级”。
你要问我乌兰察布市搞这个绿色工厂报告有啥好处,值不值得搞?我的答案是:好处实实在在,值得搞! 至于容不容易过,就看你下的功夫到不到位了。反正,对我们来说,这事儿办得挺值。
好了,今天就先跟大家唠这么多,希望能给正在考虑或者正在办这事儿的朋友一点参考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