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朋友问我,说你们厂那个“绿色工厂”是怎么弄下来的,特别是想了解一下吉安市这边的最新流程,估摸着是为2025年做准备。正好我去年全程跟着跑了这个事儿,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我们厂是怎么一步步把这个牌子给申请下来的,全是实践经验,没啥虚的。
我们也是一头雾水。听说了有这个“绿色工厂”的评选,好像是国家、省里、市里都有,我们想着先从市级(吉安市)的搞起。第一步就是得弄明白,这到底是个啥标准,人家政府(主要是工信部门)到底看重
我就去找了市里发的相关文件通知来看,厚厚一叠,大概意思就是要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用地集约、原料无害、生产清洁、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什么的。说白了,就是看你工厂环不环保,节不节能。了解了大概方向,心里稍微有了点底。
知道了要求,那就得对照着看看自己家厂子啥情况了。我们内部先组织人手,来了个大摸底。把厂区从头到尾走了几遍,查了过去一两年的用电、用水记录,看了看废气、废水处理设备的运行情况,还有固废是怎么处理的。这个阶段挺重要的,得对自己有个清醒认识,哪些是强项,哪些是弱项,得改!
听说现在工信部还有个什么“绿色制造服务平台”,可以在上面搞自评价。我们当时也上去看了看,捣鼓了一阵子。反正就是要把自己厂的情况,按照人家的条条框框填进去,形成一个初步的评价结果。这个自评工作,我们大概是年初就开始弄了,搞了得有一两个月。
自评摸底完了,觉得有希望搞,那就开始准备正式的申报材料了。这步是真的繁琐,我跟你说!需要准备的东西那叫一个多:
这个阶段特别磨人,差不多花了我们两个多月时间,就是不停地整理、核对、补充材料。
光自己说自己好还不行,按规定,还得请个有资质的第三方评价机构来现场给你做个全面评价。我们当时也是通过市工信局给的推荐名单或者自己找的符合要求的机构,选了一家。跟他们签了合同,付了钱,然后就约时间来厂里。
他们来了之后,那可是真的细致。拿着标准一条条对着看,查记录、看现场、问管理人员、看设备运行。从原料库到生产线,再到废物处理站,都走到了。他们会根据现场评价情况,出具一份评价报告。这个环节大概是在年中,比如6月份左右完成的。
拿到了第三方的评价报告,再加上我们自己准备的一大堆材料,总算是凑齐了“全家福”。把所有东西整理装订成册,然后就正式提交给市里的工信局了。交上去之后,能做的就是等。
听说审核也分几步,先是材料齐不齐、合不合规范的初审,过了之后可能还会有专家复审,甚至可能再来一次现场核查。反正我们当时就是等着,心里还是有点小紧张的。
等了大概几个月,具体时间记不清了,好消息终于来了!市工信局公示了名单,我们厂的名字赫然在列!后面就按流程拿到了“吉安市绿色工厂”的牌匾和证书。
整个过程确实挺折腾人的,费时费力费钱。但拿到那个牌子的时候,觉得之前的辛苦都值了。这不光是个荣誉,对提升工厂形象、甚至以后争取一些政策支持,可能都有好处。
想申报吉安市的绿色工厂,大概就是这么个流程:先自己摸底自评 -> 玩命准备材料 -> 请第三方机构来现场看 -> 把所有东西交上去等审核 -> 成功拿牌。打算2025年申报的朋友们,建议早点开始准备,特别是材料这块,一定要细致、齐全。希望我的这点实践经验能帮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