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跟大家唠唠我们厂子琢磨申报宁德市那个“零碳工厂”的事儿。最近不是老听见说什么“碳达峰”、“碳中和”嘛我们老板也动了心思,看看能不能也赶个时髦,顺便给厂子脸上贴点金,搞个“零碳工厂”的牌子。
我也是一头雾水,这“零碳”听着就玄乎,到底要咋整?我就开始到处打听,先是找了几个在工业园区的朋友问了问,又在网上扒拉了半天,看了看市里头、还有像东侨开发区那边有没有啥新政策出来。
打听了一圈,大概明白了点门道。你这个厂子得是正儿八经注册的公司,手续齐全,不能是那种小作坊。生产过程中也不能偷奸耍滑,环保、安全这些法律法规得遵守,这是基本盘,没这个一切免谈。
然后,关键的来了,你得真心想搞“零碳”。不是嘴上说说,得有实际行动计划。我记得看到东侨那边好像出了个什么创建实施方案,虽然具体细节咱不一定完全套用,但那意思就是,你得有个明确的目标和路线图。
知道了大概方向,我们就开始自己内部捣鼓了。第一步是啥?就是算账,算算我们厂一年到底排了多少“碳”。这玩意儿听着简单,真算起来头大。
有了这个初步的“碳家底”,下一步就是定目标了。零碳嘛就是要让排放量变成零。但这不可能一步到位,我们就定了几个阶段性的小目标。
我们的计划大概是这样的:
整个计划写了好几页纸,具体到哪个月要干谁负责,大概要花多少钱,都列了个表。
计划定了,就得干活了。先是把全厂的灯给换了,这个见效快,下个月电费立马就少了点。然后是组织培训,让工人们都有节能意识,随手关灯关设备,别小看这个,日积月累也不少。
接着就是升级改造,这个比较花钱,得一步步来。我们先挑了几个能耗特别高的老旧风机、水泵,换成了新的节能型号。过程挺折腾的,要停产,要安装调试,但弄完之后效果确实有。
最重要的是,我们开始做记录了。 每次改造花了多少钱,改造前后设备的用电量(专门装了几个电表),都要记下来。每个月的总用电量、用气量也盯着,跟去年的数据比对,看看是不是真的降下来了。
忙活了大半年,手里攒了一些数据和改造的记录。这时候再回过头来看申报“零碳工厂”这事儿,感觉清晰多了,但也觉得真不是件容易事。
最新的条件是 我感觉核心没变,还是要那几样:
可行吗? 我觉得,对我们这种普通工厂来说,挑战挺大的。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难,但也不是完全没戏。现在国家政策鼓励,地方政府(像宁德这边对新能源产业就很重视)也可能有扶持。而且长远看,节能降耗本身也能省钱,提升企业形象,对以后发展也有好处。
我们厂现在还在路上,申报材料也在准备中,能不能成还不好说。但整个过程走下来,确实让我们对自己的能源消耗、环保责任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就算没拿到那个“零碳工厂”的牌子,这些节能减排的努力本身,我觉得也是值得的。
你要问我宁德市零碳工厂申报最新条件和可行性,我的实践感受就是:条件挺硬核,过程挺折腾,投入也不小,但方向是对的,对有实力、有决心的厂子来说,值得去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