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色工厂> > 正文
宜昌市零碳工厂申报标准2025年有哪些
2025-04-27 09:14 阅读:

最近有个搞厂子的朋友来问我,说想了解下宜昌市那边对“零碳工厂”的申报,特别是想知道2025年大概会是个什么标准。他知道我平时喜欢瞎琢磨这些东西,也爱自己动手去查些资料,就让我帮着看看。

行,既然朋友开口了,我就动手帮他扒拉了一下。我这人就是这样,喜欢自己动手实践,把过程记录下来,感觉踏实。

第一步:先上网大致摸个底

我先是在网上搜了搜,关键词就是“宜昌市 零碳工厂 申报 标准 2025”。哗出来一堆信息,大部分是新闻报道,说国家有“双碳”目标,湖北省也很积极,特别提到了宜昌,要搞一批试点,像什么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啥的。还看到有报道说宜昌已经有企业在搞了,比如那个搞电池材料的邦普循环,他们就有零碳工厂。

第二步:找找有没有官方文件或解读

光看新闻不行,得找点实实在在的文件看。我就试着找找有没有湖北省或者宜昌市发布的具体政策文件。搜了一圈,找到了一些关于绿色工厂、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之类的文件,还有一些解读文章,提到创建零碳工厂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向。

  • 基本要求跑不了: 企业得是正规注册的,在国内有独立法人资格,生产经营得合法合规,这是最起码的。
  • 核心是减排降耗: 目标肯定是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手段嘛就是节能技术、清洁生产、用清洁能源、搞循环利用这些。
  • 管理体系得跟上: 不光是技术,还得有好的管理方法,比如搞个能源管理体系,碳排放得能算清楚,还得有持续改进的计划。

这些看起来都是通用的要求,或者说是创建零碳工厂的大方向。

第三步:琢磨2025年的特殊性

朋友问的是2025年。我就琢磨,到那时候标准会不会有啥变化。根据现在这股“风向”,还有国家、省里对“双碳”目标的推进力度来看,我估计2025年的标准可能会有几个特点:

  • 要求可能更高: 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收紧,对能耗、碳排放强度的要求肯定越来越严。
  • 更看重可再生能源: 工厂自己用绿电的比例,可能会成为一个硬指标。
  • 数字化智能化: 通过数字技术来监控和管理碳排放,可能会更受重视。
  • 碳足迹和供应链: 可能不光看工厂本身,还要看产品碳足迹,甚至对供应链的绿色化提出要求。
  • 核算和认证更规范: 对碳排放的计算方法、第三方核查、相关的认证体系,估计会更加明确和严格。

第四步:汇总和给朋友的建议

查了半天,又结合自己的理解瞎琢磨了一通,我给朋友整理了一下我的发现和判断。

我估计2025年宜昌市零碳工厂申报,大概得满足这些道道:

硬性门槛得过。 就是前面说的,企业身份合法合规,生产过程没啥环保大问题。

核心指标得亮眼。

  • 能源消耗得大大降低,单位产品能耗、碳排放强度这些指标肯定得好看。
  • 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得提上去,最好能有自己的光伏啥的。
  • 废物循环利用率得高,实现源头减量。
  • 污染物排放得远低于国家或地方标准。

技术和管理得跟上。

  • 得用上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搞清洁生产改造。
  • 得有一套完善的能源管理、环境管理和碳排放管理体系,最好还能数字化监控。
  • 可能还得关注供应链的绿色低碳情况。

数据得清晰可查。

  • 碳排放数据得能说清楚来源,计算得有依据,最好有第三方机构来核查一下,这样申报的时候才有说服力。
  • 可能还需要建立产品碳足迹相关的核算能力。

我的实践总结和提醒:

目前来看,专门针对宜昌市2025年的那个“板上钉钉”的官方申报标准细则,我还没找到原文。很可能还在制定过程中,或者是以省级指导意见为基础,结合宜昌本地情况来执行。

我给朋友的建议就是:

  1. 密切关注官方动态: 多留意宜昌市发改委、经信局这些部门发布的信息,看有没有最新的政策文件出来。
  2. 对标现有标准先做起来: 可以参考国家或湖北省现有的绿色工厂、近零碳排放工厂相关的标准或指南,先把基础工作做扎实,比如节能改造、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碳排放核算这些。
  3. 提前规划布局: 像可再生能源利用、供应链管理这些,可能要求会越来越高,可以早点考虑进去。

这事儿还在路上,标准也在不断完善。但大方向是明确的,就是朝着更绿色、更低碳的目标走。想拿“零碳工厂”这个牌子,就得实打实地投入,把节能降碳的工作做到位。

把我这回查找和思考的过程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希望能有点用。虽然不一定完全准确,但算是我自己的一次实践摸索了。

如果想要申报绿色工厂,可以联系王工:153 7298 4701(微信同步),进行具体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