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正好有空,就跟大家唠唠我们公司在常州搞这个“绿色工厂”的事儿。不少朋友问我,弄这个到底有啥实实在在的好处,还有就是,这玩意儿申请起来麻不麻烦,容易过不?我就按我们自己走过的路,从头给捋一遍。
最开始听到“绿色工厂”,我心里也嘀咕,这不就是搞搞环保嘛是不是又是什么花架子?我们是做生产的,效益是第一位的。但了解到一些情况,想法就变了。
那会儿常州市里头好像挺重视这个的,各种宣传,还有同行也开始弄了。我们就去打听了一下,发现这事儿不简单。不是说光秃秃地喊口号,是真的要实打实地去改善工厂环境、节能减排的。关键是,搞成了以后,好像有不少甜头。
我们当时主要琢磨着几个点:
琢磨来琢磨去,觉得这事儿长远看对公司发展是有好处的,不光是为了应付检查,是真能提升管理水平,降低成本。一咬牙,决定干!
决定了就开始着手准备。这过程,要说轻松那是假的,但也绝对不是啥过不去的坎儿。
第一步,就是吃透标准。得知道人家评“绿色工厂”到底看重我们找了相关的政策文件、评价标准来看,厚厚一沓子。里面涉及到工厂的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使用、资源投入、产品本身的设计、废弃物排放、环境绩效等等,条条框框还挺多。
第二步,对标自查。拿着标准一条条对着自己公司的情况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很多地方平时没太注意,比如能源消耗的记录不够细致、有些设备的能效不高、废料回收处理流程还能优化等等。这一步挺关键,得把自己家底摸清楚。
第三步,整改提升。找出问题了就得改。这是最花精力也最花钱的部分。我们当时:
整个过程,我们内部专门成立了个小组负责推进,前后折腾了好几个月。有时候为了一个数据或者一份证明,得跑好几个部门协调。你说累不累?肯定是累的。
到了申报和评审阶段。材料交上去,后面还有专家现场来看。因为前期准备工作做得比较扎实,整改也确实是下了功夫的,现场评审的时候,专家提的问题我们基本都能答上来,实际情况也摆在那儿。整个过程还算顺利,我们公司成功拿到了常州市绿色工厂的牌子。
至于“容易过吗”这个问题,我觉得不能简单地说容易还是难。关键看你是不是真心想做,是不是愿意投入。如果你只是想走个过场,弄虚作假,那肯定难,也过不了。但如果你是认真按照标准去做了改进,把基础工作做扎实了,材料准备充分,通过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毕竟政府也是鼓励企业往绿色方向发展的。
现在我们挂上牌子也有一段时间了,回头看看,当初的决定是对的。具体好处嘛我感觉主要体
常州市搞这个绿色工厂创建,对我们这种制造型企业来说,短期看是需要投入一些人力物力,过程有点折腾,但长期看,绝对是利大于弊。它不仅仅是个牌子,更是逼着我们企业进行自我提升和转型的一个契机。你要是问我值不值得搞,我的回答是:值得!只要你真心实意去做,好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