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跟大家唠唠嗑,说说我们厂子最近捣鼓的一件事儿——申报那个建德市的零碳工厂服务。不少朋友可能也听说了,或者正在观望,我就把我们自己从头到尾的经历给大家捋一遍,看看这玩意儿到底值不值得搞,有啥实在的好处。
一开始是咋知道这事儿的?
最开始就是听政策风声,加上同行偶尔会提到“绿色发展”、“碳达峰碳中和”这些词。后来具体看到建德这边有“零碳工厂”的申报通知,当时心里就嘀咕,这又是个啥新花样?是不是就是搞个名头,没啥实际用处?
然后就开始琢磨和打听了。
我就不是那种听风就是雨的人,得自己弄明白了才行。我先是自己上网搜了搜,看了看官方的文件解读,又找了几个已经搞过类似项目的朋友打听了一下。他们大概说了说,搞这个主要是响应国家号召,对企业形象有好处,以后可能在一些招投标、或者申请其他政策补贴的时候能加分。还有人说,能逼着企业自己好好看看能源消耗这块,没准儿还能省点钱。
接着就决定,试试看!
听下来感觉,虽然麻烦是肯定要麻烦一阵子的,但好像坏处不多,潜在的好处倒是有一些。现在大环境就这样,都往绿色、低碳这边靠,咱也不能掉队不是?再说,万一真像他们说的,能提升点形象,对以后接单子有点帮助?我们寻思着,那就申报试试,反正失败了也没啥大损失,成功了就是赚到。
第一步:内部先摸底。
这个是关键。申报不是嘴上说说,得有实打实的数据。我们就组织了厂里的生产、设备、行政几个部门,一起坐下来盘家底。主要是看我们现在用了多少电、多少水、烧了多少天然气(如果有的话),大概算了算我们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这一步挺费劲的,要把各种单据、报表翻出来,重新统计核对。不搞这个申报,我们平时可能还真没这么细致地算过这笔账。
第二步:研究申报要求,准备材料。
对着政府发的那个申报指南,一条条看需要啥材料。大概就是要企业的基本情况介绍、能源消耗的报告、已有的节能减排措施说明、未来的“零碳”实施计划等等。这个计划就得动点脑筋了,不能瞎写,得结合自己厂子的实际情况,比如考虑是不是可以搞点屋顶光伏、换点节能设备、优化一下生产流程啥的。材料准备起来确实挺繁琐的,各种表格、报告、证明,弄了一大堆。
第三步:跟主管部门沟通。
材料准备得差不多了,我们还是主动去市里的经信部门(经济和信息化局)那边跑了一趟。主要是想问问清楚,我们准备的这些东西行不行,还有啥要注意的。那边的工作人员态度还挺给我们提了些建议,比如哪些地方要重点说明,哪些数据要更精确。这一步挺重要的,能少走点弯路。
第四步:正式提交申请。
把所有材料整理盖好章,按照要求提交上去。然后就是等消息了。据说后面还可能会有专家评审或者现场核查啥的,我们也在等着。
虽然最终那个“零碳工厂”的牌子还没拿到手(还在流程中),但就目前这个过程走下来,我觉得还是有收获的:
回到最初的问题:建德市零碳工厂服务值得申报吗?
我的看法是:值得。
前提是你得认真对待,不是为了混个名头。过程确实会占用一些人力和时间,也要投入一些精力去规划和改进。但从长远看,无论最终能不能评上,这个过程本身就能推动企业内部管理提升,还能展示一个积极负责的企业形象。而且谁知道以后这会不会跟更多的优惠政策或者市场准入挂钩?早做准备总没坏处。
好了,今天就先跟大家分享这么多我们厂的实践过程和一点粗浅的体会。希望能给正在考虑这事儿的朋友们一点参考。具体效果怎么样,等我们后续有结果了再来跟大家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