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色工厂> > 正文
蚌埠市零碳工厂国家级申报应该怎么操作 2025年
2025-04-27 09:15 阅读:

大家今天想跟大家唠唠我们厂最近在折腾的一件事儿——就是那个蚌埠市的零碳工厂国家级申报,目标是冲着2025年去的。这事儿,听着挺高大上,实际操作起来,那可真是一步一个脚印,全是汗水。我就把我们自己摸索的过程,给大家捋一遍,希望能给同样在琢磨这事儿的朋友们一点参考。

摸清家底,心里有数

第一步,就是得先弄明白自己家啥情况。一开始我们对“零碳”这个概念也是模模糊糊的,就知道是国家号召,对环境但具体到自己厂子,到底排了多少碳?从哪儿排的?心里真没底。我们就老老实实地开始盘查。

  • 先看用电大头,生产线、办公楼、照明,哪哪儿都用电,电表数据得拉出来好好算算。
  • 再看烧的,比如锅炉用的天然气或者别的燃料,这也是碳排放的大户。
  • 还有厂区里的车,运输物料的、员工通勤班车啥的,烧油也算。
  • 甚至连我们买的原材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处理,都得琢磨琢磨,这些背后都有碳足迹。

这一通盘下来,才大概知道自己一年下来大致“贡献”了多少二氧化碳。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感觉压力山大。

研究政策,找对方向

第二步,就是得搞清楚国家和地方的要求是申报国家级,那肯定得按国家的标准来。我们就去找那个《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就是那个GB/T 36132),还有看有没有咱们这个行业的具体要求。蚌埠这边市里估计也有相应的配套文件或者指导,这些都得吃透。

基本门槛也得满足,比如公司得是正规注册的,手续齐全,生产经营啥的都得合法合规,不能有啥环保处罚记录之类的“黑历史”。这些都是硬杠杠,没得商量。

制定计划,怎么减排

第三步,知道了差距,就得想办法怎么追。光知道排放多少不行,关键是怎么减下去,奔着“零碳”去。这个环节最头疼,得真金白银投入,还得改习惯。

我们开了好几次会,技术、生产、采购、后勤都坐一起 brainstorm(就是头脑风暴,大家瞎琢磨):

  • 节能改造:这是最直接的。把老旧的、耗能高的电机换掉,生产线优化一下流程,减少空转和等待时间。照明全换成LED灯。厂房保温也得加强,夏天省空调,冬天省暖气。
  • 用清洁能源:琢磨着在厂房顶上铺点光伏板,自己发电自己用,能省不少电费,关键是绿色。还考察了生物质燃料啥的,看能不能替代一部分天然气。
  • 优化供应链:跟供应商也得聊聊,尽量选那些本身也注重环保、碳排放低的供应商。运输也尽量优化路线,减少空载。
  • 废物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看看能不能回收再利用,减少最终的垃圾处理量。

定了个大概的目标和路线图,具体到每年要完成哪些改造,投入多少钱,预期能减多少碳,都得写明白。这计划得靠谱,不能是吹牛。

撸起袖子,动手去干

第四步,计划定了,那就开干。这是最实在,也是最漫长的阶段。真刀真枪地开始改造设备,安装新的节能装置。比如换水泵,我们对比了好几家,选了个效率最高的。装光伏板,那得找专业的队伍来施工,还得并网啥的,手续也不少。

员工培训也得跟上,让大家都知道为啥要这么干,平时操作设备怎么更节能,随手关灯关空调这些小事儿也得强调。得让“绿色低碳”的意识深入人心才行。

这个过程里,最重要的就是记录! 做了哪些改造,花了多少钱,改造前后的能耗数据对比,都得有详细的台账。以后申报的时候,这些可都是证据。

监测数据,持续改进

第五步,不能干完了就不管了,得持续盯着。装了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看能耗数据。定期(比如每个月、每个季度)都要统计分析,看看节能效果怎么样,跟计划比是快了还是慢了。发现问题得及时调整。

还得准备定期的碳排放核算报告,就是把你这段时间的排放量算清楚,看看减排目标完成了多少。这个可能得请第三方机构来做,更专业,也更权威,报告拿出去也更有说服力。

准备材料,提交申报

一步,等基础工作做得差不多了,数据、报告、证明材料都齐全了,就可以开始准备正式的申报材料了。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要求,把各种表格填附上我们做的所有努力的证明,比如改造合同、发票、监测报告、第三方核查报告等等。

提交上去之后,估计还得经过市里、省里再到国家,层层审核,可能还会有现场核查。这个过程估计也挺磨人的,得耐心等着,随时准备补充材料或者回答问题。

我们现在也还在路上,主要是集中在第四步和第五步。感觉搞这个零碳工厂申报,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是个系统工程,得下大力气,花真功夫。但想想以后工厂环境好了,能耗成本降了,还能拿到国家的认可,甚至可能还有补贴政策,觉得这劲儿没白费。希望我们2025年能顺利拿下这个“国家级”的牌子!也祝正在这条路上奋斗的朋友们一切顺利!

如果想要申报绿色工厂,可以联系王工:153 7298 4701(微信同步),进行具体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