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色工厂> > 正文
葫芦岛市零碳工厂市级申报含金量如何 高吗
2025-04-27 09:15 阅读:

大家今天跟大家唠唠我们厂子去年搞的那个“葫芦岛市零碳工厂”市级申报的事儿。不少人可能也在观望,想知道这玩意儿到底有多大用处,含金量高不高。我,正好全程参与了,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说说我的实践过程和感受。

折腾的开始

那是去年大概年中,市里面发了个文件,鼓励企业搞这个“零碳工厂”创建。老板看到了,觉得这是个新概念,听起来挺“高大上”,可能对企业形象有好处,说不定以后还有政策倾斜,就拍板说:搞!然后这任务就落到我头上了,让我牵头负责具体落实。

一开始我心里也没底。 啥叫“零碳”?咱这老厂子,设备有些年头了,平时生产忙得脚打后脑勺,哪有精力搞这些“虚”的?但老板发话了,硬着头皮也得上。

摸索着前进

第一步,就是找市里相关部门要具体的申报文件和标准。文件拿回来一看,条条框框还不少,涉及到能源消耗、排放、废物处理、绿色供应链等等。看着就头大。

接下来就是成立个临时小组。把生产车间、设备科、后勤、采购、财务的人都拉进来。开会!先把文件精神传达下去,让大家都知道要干刚开始,大家积极性也不高,都觉得是额外负担。

最难的部分是收集数据和自查。 要算过去一年的总用电量、用水量、天然气(如果有的话)消耗量,还得算各种原材料的运输碳排放、废弃物产生量和处理方式。这可真是翻箱倒柜。很多老记录都是纸质的,得一页页翻,有的数据还不全,只能靠估算和推算。为了这事儿,我跟几个同事加班加点弄了好几周,眼睛都快看花了。

对照标准一看,差距还不小。咋办?只能想办法改进。比如:

  • 把厂区和车间里还在用的老旧高耗能灯管,统一换成了LED灯。
  • 对几台能耗比较大的老设备,进行了节能改造或者优化了操作流程。
  • 加强了废料分类管理,跟回收公司重新谈了协议,确保可回收物能有效利用。
  • 还象征性地在厂区空地种了几棵树,搞了个宣传栏,宣传节能降碳啥的。

这些都是实打实要投入的,虽然单项投入不大,但零零总总加起来也是一笔开销。

准备材料和迎接检查

硬件做了些改进,软件功夫也得跟上。就是要编写申报材料。按照市里的模板,一项项填写,还得附上各种证明材料,比如电费单、水费单、改造合同、照片等等。写报告的时候,那真是绞尽脑汁,得把我们做的一点点改进都写得“高大上”,突出我们的“决心”和“成效”。那段时间,写材料写得人都快魔怔了。

材料报上去之后,就是等消息。过了大概一个月,接到通知说市里要来现场核查。我们赶紧又忙活起来,把厂区里里外外又打扫了一遍,相关的台账资料都准备

检查那天,来了几位市里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先是听我们简单汇报了一下,然后就在厂区转了转,重点看了看我们改造的地方,比如LED灯、设备啥的,也问了问生产流程和能耗记录。感觉过程不算特别复杂,问的问题也比较常规。 前后大概一两个小时,就结束了。

结果与感受

又等了一段时间,结果下来了,我们厂通过了评审,拿到了“葫芦岛市零碳工厂”的牌子。老板挺高兴,在厂门口显眼位置给挂起来了。看上去确实挺像那么回事儿。

那么,这块牌子的“含金量”到底怎么样?高吗?

以我目前的实践感受来看,我觉得得分两头说。

  • 从实际利益来看, 短期内,直接的经济效益或者政策红利,我暂时没看到特别明显的。 没有因为这个牌子就直接给补贴,也没有哪个大客户就因为这个牌子立刻追加了订单。可能对企业形象宣传有点用,跟同行交流或者跟政府打交道的时候,能作为一个亮点提一下。
  • 从过程价值来看, 这回申报确实推动我们厂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能源审计和内部管理优化。虽然是为了“应付”申报,但也实实在在地更换了一些节能设备,规范了一些管理流程。长远来看,对降低成本、提升管理水平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而且也让厂里的员工对节能降碳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算是一种意识上的提升。

要问含金量高不高,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你是冲着这块牌子能立马带来多少真金白银,那可能会有点失望。但如果你是想借这个机会,系统地梳理一下厂里的能源管理,做一些实实在在的改进,顺便提升一下企业形象,那这个申报过程还是有它的价值的。

至少对我们厂来说,虽然折腾了大半年,人累得够呛,但也算是有所收获。这块牌子挂在那,也算是个鞭策。未来的路还长,“零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还得继续努力。这就是我的一点实践记录和粗浅看法,希望能给正在考虑这事儿的朋友们一点参考。

如果想要申报绿色工厂,可以联系王工:153 7298 4701(微信同步),进行具体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