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近老有人问我,说想搞那个南昌市的绿色工厂,特别是冲着2025年去的,想知道这流程到底咋走。刚好我们厂去年算是跑了一遍,我就把我们自己当时咋弄的,给大家捋一捋,纯粹是个人实践分享,不一定对所有人都适用,大家参考参考。
我们也是听说了有这么个事儿,好像是市里工信局那边推的。说是对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企业有个鼓励。咱厂子不大不小,想着这既是响应号召,说不定以后还有点啥好处,就动了心思。
最开始就是到处打听,上网查南昌这边的具体要求。文件看着都挺官方的,有点晕。我们就抓住几个重点:得是个正经运营的工厂,环保得达标,不能有啥大的环境处罚记录。感觉我们自己还行,基础条件马马虎虎凑合。
知道了大概要求,就得自己先评评自己够不够格。我们专门成立了个小小组,几个人负责这事儿。主要是对照工信部那个绿色工厂评价的大概标准,一条条看。什么能源消耗、水资源利用、废物处理、排放情况,都得扒拉出来。
这一步挺费劲的,要去各个部门要数据。生产的、设备的、后勤的,都得配合。有些数据平时记了,有些就得现找现算。我们还专门用了那个工信部的“绿色制造服务平台”,在上面做了个初步的自我评估。说白了,就是看看自己大概在哪个水平,心里有个底。
自评感觉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重头戏——写那个《绿色工厂自评价报告》。这玩意儿可不是随便写写得按照指标体系来,一条条对应,还要有数据支撑,证明你怎么绿色的。
我们那段时间,负责这块的同事头都大了。不停地整理数据、写说明、做图表。就是要把我们厂子在用地、原料、能源、排放这些方面做得好的地方,还有管理制度啥的,都写清楚。这报告弄了好一阵子才算基本成型。
光自己说自己好不行,还得找个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来现场看,给个评价。这机构也不是随便找的,得是工信部或者省里认可的名单里的。我们就从名单里挑了几家,联系了一下,问了问报价和服务,定了一家。
定了机构,他们会先看我们的自评价报告,然后派人到我们厂里来实地考察。这就算进入现场评价阶段了。
第三方机构的人来那天,我们还挺紧张的。他们真是看得细,从车间到仓库,从设备到记录,问得也很多。主要是核对我们报告里写的是不是真的,数据准不准,管理到不到位。
我们就陪着,有问必答,提供他们要看的各种台账、记录。这个过程也帮我们发现了一些平时没注意到的问题,算是个改进的机会。评价完了,机构会出具一个评价报告。
拿到第三方机构的评价报告,再加上我们自己的自评价报告,还有其他一些必要的证明材料,整理成一套完整的申报材料。然后就提交给区里或者市里的工信部门。
交上去之后,就是等消息了。据说后面还有专家评审、公示这些环节。我们就只能耐心等着,祈祷能顺利通过。
总结一下我们当时跑下来的感觉:
大概就是这么个过程。我们是去年搞的,现在准备2025年的,估计大方向也差不多。希望能给正在准备或者打算弄这个的朋友们一点参考。不容易,但弄成了对企业长远发展还是挺好的。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