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色工厂> > 正文
台州市零碳工厂服务最新条件是什么 可行吗
2025-04-28 08:45 阅读:

最近老听到有人在聊“零碳工厂”这个事儿,尤其是在咱们台州这边,好像挺火的。就喜欢刨根问底,心里琢磨着这到底是个啥新花样?搞这个需要啥条件?对咱们这些开厂的来说,到底能不能行得通?闲着也是闲着,我就自己动手去摸索了解了一番,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我这点实践记录。

我也是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就在网上瞎搜,信息倒是不少,但感觉乱七八糟的,官方的、小道消息啥都有。后来想想,还是得找点靠谱的来源,就专门去翻了些省里市里可能发过的文件或者通知。

费了点功夫,总算找到些眉目了。要想在台州搞这个“零碳工厂”,还真不是拍脑袋就能上的,条条框框还挺具体。

得有个“基础身份”。 你这个厂子,不能是无名小卒,得先拿到过省里评的“绿色工厂”或者“低碳工厂”的牌子。这就算是个敲门砖,没这个,后面估计就没戏了。我琢磨着,光这一条,就得是本身做得比较好的厂子才行。

然后,对厂子的“块头”有要求。 不是说所有绿色工厂都能接着搞零碳。我看文件里提到两个硬指标,得满足其中一个才行:

  • 要么你上一年总的能源消耗量,折算成标准煤(就是咱们常说的那个标煤),得达到或者超过3000吨。这个量可不小,一般的小厂子肯定达不到。
  • 要么就是你厂子上一年的产值,得有5个亿人民币以上。这个门槛也不低。

这两个条件二选一。很明显,这就是冲着那些规模比较大、能耗或者产值比较高的企业去的。

光有上面这些还只是“准入证”。 我接着往下看,发现还有更细的要求。好像还有个专门的《评价导则》之类的东西,里面规定得更详细。

  • 比如厂里的基础设施怎么样,有没有搞信息化管理系统来监控能源使用情况。
  • 能源和资源具体是怎么用的,有没有想办法使劲儿节能、减少浪费。
  • 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不是也考虑了环保、低碳的因素。
  • 最核心的一点,是要算清楚自己厂子一年到底排了多少二氧化碳这些温室气体。算出来之后,要尽可能自己想办法减少排放,比如改进工艺、用清洁能源什么的。实在减不下去的部分,据说还得通过买“碳信用”之类的方式来抵消掉,才能算“零碳”。

这一套流程下来,我感觉真是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改改设备就行的。

了解完这些条件,我就开始琢磨了:这事儿在咱们台州,到底可行不可行?

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对于那些本身就已经做得很大、很规范,已经是省级绿色工厂的大企业来说,这绝对是个好机会。他们本来就有实力和基础,可能已经在节能降碳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了。再努努力,投入一些资金和技术,去争取这个“零碳工厂”的称号,对提升品牌形象、响应国家政策、甚至未来可能获得一些补贴或者市场优势,都是有好处的。所以对他们来说,是可行的,而且可能是必须要走的一步。

但是,对于咱们台州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老实讲,现阶段挑战非常大。

你想,光是“省级绿色工厂”这个前置条件,再加上那个能耗3000吨标煤或者产值5个亿的要求,就能把绝大多数厂子挡在门外了。就算勉强够格,后面那一整套复杂的碳排放核算、自主减排、购买碳信用抵消的操作,都需要专业的人才、持续的投入,这对于利润本来就可能比较薄的中小企业来说,负担太重了。

我的结论是,台州推零碳工厂服务这事儿,方向是对的,也是未来趋势。但现阶段的条件看,更像是为那些有实力、有准备的“头部企业”量身定做的。说它可行吗?对特定对象是可行的。但要说是不是所有厂子都能轻易做到,那肯定不是。对大部分普通厂子来说,可能更现实的是先从基础的节能改造、提高能效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先把“绿色工厂”的目标实现了,再去考虑更远大的“零碳”目标。

这就是我这回自己去了解和琢磨下来的一点体会,说得比较糙,希望能给大家提供点实在的参考。这事儿,得看自家情况,量力而行。

如果想要申报绿色工厂,可以联系王工:153 7298 4701(微信同步),进行具体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