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我最近折腾的这个“太仓市零碳工厂认证”,看看这玩意儿含金量到底高不高。一开始我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哪儿下手,但摸爬滚打了一阵子,也算是有点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起因:被“逼上梁山”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厂主要做一些电子元器件,你也知道,现在环保查的严,客户也越来越重视供应链的环保表现。前段时间,大客户那边就明确提出,希望我们能搞个零碳工厂认证,不然可能影响后续合作。这可把我给逼急了,毕竟丢了客户,那可是实打实的损失。
二、摸着石头过河:调研与学习
接到任务后,我赶紧开始查资料,各种搜索“零碳工厂认证”、“太仓市零碳政策”等等。发现这玩意儿还挺复杂,涉及到能源管理、碳排放核算、减排措施等等一大堆东西。网上那些“零碳工厂认证证书能提升企业低碳竞争力”之类的说法,看着挺唬人,但实际操作起来,真不是那么回事。
三、痛并快乐着:改造与提升
咨询机构的评估报告出来后,我才发现,我们厂的碳排放情况比我想象的要严重得多。想要达到零碳标准,需要做大量的改造和提升。
四、漫长等待:审核与认证
经过几个月的改造和提升,我们终于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工作,向认证机构提交了申请。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等待审核、等待现场评估、等待最终的认证结果。
那段时间,我每天都提心吊胆的,生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好在,的结果还不错,我们顺利通过了认证,拿到了“零碳工厂认证证书”。
五、复盘含金量到底如何?
拿到证书后,我冷静下来仔细思考,这个“零碳工厂认证”的含金量到底如何?
好处:
坏处:
“太仓市零碳工厂认证”的含金量,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一些有出口业务,或者对环保要求比较高的企业来说,还是有一定价值的。但是,对于一些小企业来说,可能就没必要花这个钱了。
最重要的是,企业要真正重视环保,而不是仅仅为了拿到一张证书。只有真正把环保理念融入到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就是我这回“零碳工厂认证”的实践记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