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跟大家唠唠我们厂子搞那个涪陵区零碳工厂市级申报的事儿。最近老听人说这个,我们琢磨着也试试,顺便记录下整个过程,给有想法的朋友们做个参考。
一开始听到这事儿,我们也有点打鼓。听着“零碳”就觉得特别高大上,怕搞不定,又怕是瞎折腾。但后来找人打听了下,也看了些资料,觉得对厂子长远发展好像有点意思,特别是现在都讲究环保、绿色啥的,对企业形象、甚至以后接单子可能都有帮助。我们内部碰了碰头,决定干!
这事儿不是嘴上说说就行,得真金白银地投入,还得花心思去弄。
等我们觉得厂里的改造做得差不多了,数据也攒了一些,就开始准备申报材料了。这部分也挺磨人的。
就是按照区里发的要求,一项项准备证明材料。什么企业的基本情况、做的节能减排措施、改造前后的能耗数据对比、碳排放核算报告(这个我们请了第三方机构帮忙弄的,自己搞不定)、未来的减碳计划等等。材料得做得详细、真实,不能瞎编。
递交材料: 把厚厚一摞材料整理交上去。然后就是等通知。
现场核查: 过了段时间,区里组织专家来现场看了。主要就是看看我们材料里写的东西是不是真的,厂里的设备是不是换了,管理措施是不是到位了。专家们问得挺细,我们也如实回答,带他们到处看。感觉只要是踏踏实实做了工作,这关问题不大。
折腾了大半年,总算是通过了评审,拿到了那个市级零碳工厂的牌子。现在回过头看,具体有啥好处?
那么,这玩意儿容易过吗?
我的感觉是,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
容易,是因为只要你真心想做,踏踏实实按照要求去改造、去投入,把该做的都做了,材料准备充分,通过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政策是鼓励性的,不是故意要卡你。
难,是因为它绝对不是走个形式、填几张表就能搞定的。得有实实在在的投入,看得见的改进。如果厂子底子薄,需要大改的地方多,那前期的投入和决心就很重要。还得有专人负责,持续跟进,数据记录不能马虎。
我们觉得这回申报还是值得的。虽然过程挺折腾,但结果是好的,对厂子发展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如果你也想搞,建议早点规划,认真准备,关键是得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