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听人说这个绿色工厂认定越来越难搞,特别是国家级的,通过率好像降了不少。我们厂去年在巴南区也搞了这个,还真就一次性给通过了。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们是怎么一步步过来的,希望能给正在准备或者打算搞这个的朋友们一点参考。
摸清门道是第一步
刚开始接到任务,我心里也挺没底的。绿色工厂,听着就高大上,具体要咋弄,标准是完全是两眼一抹黑。咱也不能干等着,我就先去找区里相关部门问了问,然后扒拉下来一大堆文件,什么评价要求、标准细则之类的。对着那些条条框框,看得我头都大了。
第一件事,就是拉着我们厂里生产、技术、环保、设备这几个部门的头头,一起坐下来,把那些文件翻来覆去地研究。先得弄明白,人家到底要看简单来说,就是看你厂子是不是够“绿”,具体到地用得省不省、生产过程干不干净、废物能不能回收利用、能源消耗是不是够低等等。
弄明白了大概方向,接下来就得“对号入座”了。我们拿着那个评价标准,一项一项地跟我们厂的实际情况去比对。这一比对不要紧,还真发现了不少问题。
特别是那个评分表,里面有必选项和可选项。那必选项的60分,说是“生死线”一点不夸张,必须得达标,没得商量。这就逼着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不能含糊。
找出问题了,光知道不行,得动手改。这绝对不是一两天的事儿。那段时间,我们基本上就是围着这事儿转了。
能源这块,我们加装了几个关键设备的能耗监测表,让数据能实时看到,也方便记录分析。还淘汰了几台老旧的高能耗设备,换了新的节能型的。
废物利用上,我们重新梳理了固废分类和处理流程,跟有资质的回收公司加强了合作,能回收的尽量都回收掉,还真就提高了点回收率。
生产洁净化,主要是加强了现场管理,减少跑冒滴漏,对一些产生粉尘和噪音的工序也做了改进。
整理材料那叫一个头疼。要把过去几年的环保文件、能耗数据、投入改造的证明、现场照片等等都收集齐,还得整理得有条理,能证明你确实达到了标准。这块我们花了不少功夫,专门让人负责,确保资料完整、真实。
等我们觉得自我感觉差不多了,就把整套材料按照要求装订提交上去了。心里还是有点忐忑,毕竟自己觉得好不算数,得专家评审认可才行。
后面还有现场核查环节,专家们来厂里转了一圈,问了不少问题,看了看我们的实际运行情况。因为前期工作做得比较扎实,现场看到的跟我们材料里写的基本一致,回答问题也都有据可循,所以整个过程还算顺利。
结果出来,通过了!当时松了一大口气。回头想想,这事儿真不是光靠填表报材料就能成的。
第一,千万别临时抱佛脚。绿色工厂认定看的是你长期的、实打实的投入和管理水平。想靠冲刺搞定,基本没戏。得提前一两年就开始规划、改进。
第二,基础条件必须硬。环保达标、安全生产这些是底线,没这个,后面再怎么“绿”都没用。那些必选项的分数一定要拿到手。
第三,材料要真实、充分、有条理。你做了哪些改进,投入了多少,效果怎么样,都要有东西能证明。别嫌麻烦,这直接关系到评审专家对你的印象。
第四,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很重要。这不是一个部门能搞定的事,得从上到下都认识到这个事的重要性,各个部门配合起来才行。
巴南区的绿色工厂认定,只要你真心实意地去做了改进,把功夫下在平时,准备充分,通过的希望还是很大的。它不光是个牌子,对厂子自身节能降耗、提升形象也确实有好处。希望我们这点经历,能帮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