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常州的绿色工厂认证,最近确实挺热乎的。不少老板朋友都在问,这玩意儿到底要投多少钱?靠不靠谱?我自个儿也掺和过这事儿,给一家朋友的厂子跑过腿,今天就掏心窝子聊聊我的经历和记录。
我们也是一头雾水。就听说有这么个政策,对企业形象可能还有点补贴啥的。但具体怎么搞,要花多少心思和钱,心里完全没底。我们就先从网上找了些资料看,又问了问工业园区管委会的人,大概了解了个方向。
知道这事儿不是拍脑袋就能成的,得实打实地投入。主要投入,我捋了捋,大概是这么几块:
我们当时找了家看着还算靠谱的咨询机构。他们来了之后,先是对工厂进行了一轮彻底的“体检”。查用电记录、用水记录、原材料消耗、废品处理流程等等,犄角旮旯都看一遍。
然后就是对标找差距。拿着那个绿色工厂的评价标准,一条条对着看,哪些做得哪些还差得远。比如说,能源管理体系建了没?有没有定期做能源审计?中水回用率达标没?固体废物分类和回收做得怎么样?有没有用清洁能源?等等。
找到问题就好办了,下一步就是整改。这是最花钱也最费事的部分。我们当时就改了好几个地方:
这些都弄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准备申报材料。那材料厚的,跟本书似的。各种报告、说明、记录、照片、承诺书……一项都不能少。提交上去之后,就是等专家评审和现场核查了。
现场核查那天,真是严阵以待。专家们问得很细,看得也很认真。从生产车间看到仓库,从办公室看到排污口,边看边问边记录。我们这边陪着的人,心都提到嗓子眼了,生怕哪个环节出纰漏。
折腾了小半年,总算是通过了,拿到了那个绿色的牌子。那么,回过头来看,这投入到底值不值?靠不靠谱?
我个人感觉,这事儿得分两面看。
说它靠谱,是因为这个认证确实能推动企业往更规范、更环保、更高效的方向走。为了达标,你必须得去关注以前可能忽略的能源消耗、废物管理等问题。实打实地做下来,工厂的管理水平确实能提升,长远看,节能降耗也能省下真金白银。而且现在政府对环保抓得越来越严,早点规范总是好的。对外宣传,有个“绿色工厂”的名头,也确实能加分不少。
但要说投入,那确实不小,特别是对于底子比较薄的老厂来说,改造的成本可能会很高。而且过程中的人力和时间投入也很大,很磨人。如果你只是为了拿个牌子,应付检查,那可能会觉得性价比不高,甚至觉得是负担。
我的实践感受是:
常州搞这个绿色工厂认证,出发点是好的,也是大势所趋。但对企业来说,不能光看那个牌子。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真心想通过这个过程,提升自己工厂的“绿色”水平和管理能力。
你要是下定决心要搞,那就得做好充分的准备,把钱、人、时间都规划扎扎实实地去投入,去整改。这样搞下来,拿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牌子,更是工厂实实在在的进步。我个人觉得,从长远发展来看,这笔投入是值得的。但如果只是想投机取巧,那可能会觉得“不靠谱”,因为这事儿没法糊弄。
这就是我跟着跑了一趟常州绿色工厂认证的实践记录和一点想法,希望能给正在考虑这事儿的朋友们一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