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听人提起那个“零碳工厂”,特别是在我们九龙坡区这边,好像动静还不小。我这人就爱琢磨,寻思着自己厂子能不能也搞搞这个,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对?所以我就自己去摸索了一遍,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这趟实践下来,搞这个零碳工厂申报,到底要投进去些靠不靠谱。
你得明白,这“零碳工厂”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我一开始也是模模糊糊,就上网查了查,也找懂行的朋友打听了下。大概意思就是,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少排或者不排那些乌漆嘛黑的废气(就是他们说的温室气体),主要就是二氧化碳。怎么做到?要么你自己用干净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啥的,要么就是你排了多少,就得想办法在别的地方给它“抵消”掉。
听起来简单,但真要干起来,里面的门道还不少。得有个明确的标准,你得知道自己厂子现在一年排多少“碳”,用多少电,用多少煤或者天然气,这些都得算得清清楚楚。
知道了大概是接下来就得看具体要求了。九龙坡这边估计也有自己的细则,我就去找相关的政策文件来看。这一看,好家伙,要准备的东西可真不少。
前面说的找资料、算账、写报告,都还只是“文书工作”。真正要命的是,要达到“零碳”或者“近零碳”的标准,你厂子本身得大变样!这才是实打实的投入。
这步是最花钱的! 不是说你想申报,填个表就行了,你得实实在在地改造你的工厂,把钱砸下去才行。
把上面这些都搞得差不多了,资料也齐了,工厂也改造了(或者有了明确的改造计划和投入证明),就可以把申报材料交上去了。然后就是等消息,可能还会有人来现场看,核实你是不是真的做了这些事,效果怎么样。
说了这么多,那花这么大力气搞这个“零碳工厂”申报,到底值不值?靠谱吗?
这事儿得分两头看。
好处肯定有:
但是,难处也明摆着:
所以我的看法是:
“零碳工厂”这个方向是对的,也是未来的大趋势。但具体到申报这件事,靠不靠谱,得看你自己厂子的具体情况。如果你家底厚,对环保这块儿确实很重视,愿意为长远发展和企业形象做投入,那可以认真考虑下,提前布局。但如果你现在资金紧张,或者觉得短期内看不到实惠,那可能就得再缓缓,或者先从一些小的节能改造做起,一步步来。
我们厂当时也仔细盘算了很久,把投入和可能的回报都列出来,反复讨论。我们决定先从几个关键的节能改造点入手,先把能耗降下来一点,至于“零碳工厂”的牌子,等条件更成熟了再说。毕竟步子迈太大,容易扯着自己,你说对?
这就是我了解和实践下来的一些感受,希望能给也在琢磨这事儿的朋友们一点参考。